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11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16:26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我们的祖先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七千多年以前水稻生产技太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祖先的努力下,经过无数次的品种改良,今天我们才能吃到如此美味的大米,大米作为一种传统的主食,已成为中国的文化象征之一,长久地影响着中国语言,烹饪和风俗的发展。
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之后,农业成为生产的主要形态,稻米在后来的数千年中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圣食物。
扩展资料: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水稻原产热带低纬度地区,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一年只能种植一季。自从有了对短日照不敏感的早稻类型品种,水稻种植范围就渐向夏季日照较长的黄河流域推进。
而在南方当地就可一年种植两季以至三季。其方式和演变过程包括:利用再生稻;将早稻种子和晚稻种子混播,先割早稻后收晚稻;实行移栽,先插早稻后插晚稻。
发展成一年两收的双季间作稻。从宋代至清代,双季间作稻一直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的主要耕作制度;双季连作稻的比重很小。到明、清时代,长江中游已以双季连作稻为主。
太湖流域从唐宋开始在晚稻田种冬麦,逐渐形成稻麦两熟制,持续至今。为了保持稻田肥力,南方稻田早在4世纪时已实行冬季种植苕草,后发展为种植紫云英、蚕豆等绿肥作物。
沿海棉区从明代起提倡稻、棉轮作,对水稻、棉花的增产和减轻病虫害都有作用。历史上逐步形成的上述耕作制度,是中国稻区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持续增产,而土壤肥力始终不衰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17:44
稻原产于中国,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我们的祖先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七千多年以前水稻生产技太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祖先的努力下,经过无数次的品种改良,今天我们才能吃到如此美味的大米,大米作为一种传统的主食,已成为中国的文化象征之一,长久地影响着中国语言,烹饪和风俗的发展。
中华先民为稻米的驯化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经过多少磨难,我们无从知晓。稻米伴随着人类和人类一起成长,被人类改变也在改变着人类,正因为有了稻米,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之后,农业成为生产的主要形态,稻米在后来的数千年中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圣食物。
扩展资料
我国学者研究我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时,主要提出了以下3种说法:
1、云贵高原说
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野生稻资源来论证。柳子明先生就认为水稻起源于云贵高原之后沿着西江、长江及发源于云贵高原的河流顺流而下。
菲律宾学者认为早期稻作农业的传播可能是自尼泊尔——阿萨姆——云南地区,经由云南引入黄河流域,且自越南经由海路引入长江下游盆地。
但是,尚未在云贵高原地区发现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稻作农业遗存,远晚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此说有待考古发掘资料的进一步验证。
2、华南说
此说得到丁颖先生、李润权先生、童恩正先生的支持,他们根据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稻资源来论证。华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优越,野生食物资源十分丰富,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就没有那么迫切了,已有考古资料也不支持“华南说”。
3、长江中下游说
支持者主要是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记载的野生稻分布情况来论证的。1979年,闵宗殿先生提出中国的栽培稻起源于长江下游的观点。
随后,严文明先生进一步论证了以长江下游为中心的稻作农业波浪式传播过程,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他又提出了“边缘起源论”,认为玉蟾岩等遗址正是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理想地方。
朱乃诚先生认为我国的稻作农业是 “中心起源、边缘发展”的,即栽培稻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后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的腹心地带,于距今9000年前后在富裕的食物采集区边缘的两湖平湖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得到发展,并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
综上,“云贵高原说”和“华南说”有待进一步论证,“长江中下游说”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资料的证实,这种说法逐渐为学术界所认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19:19
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带地区,水稻的栽培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16000年。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约14000年的古栽培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水稻在中国广泛栽种之后,然后向西传播首先到印度,后来在中世纪被引入到欧洲南部,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
根据30多年来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已发现4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尤以太湖地区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最为集中,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次之,其余散处江西、福建、安徽、广东、云南、台湾等省。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也有发现。出土的炭化稻谷(或米)已有籼稻和粳稻的区别,表明籼、粳两个亚种的分化早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出现。上述稻谷遗存的测定年代多数较亚洲其他地区出土的稻谷为早,是中国稻种具有独立起源的证明。
扩展资料:
中国水稻,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1、超级杂交稻亩产创新纪录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示范基地,是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2017年10月15日,该基地水稻种植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此次,该基地种植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测产专家组对该基地种植面积达102亩的“湘两优900”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
专家组在现场考察基础上,随机抽取了3块地进行人工收割、机器脱粒、实打实收,总收面积3.126亩,三块地亩产分别为1181.00公斤、1129.68公斤和1136.38公斤,平均亩产1149.02公斤。
2、海水稻亩产超600公斤
袁隆平牵头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近日迎来测产考。在场的专家首先检测了灌溉用水的盐度,测出这块田的灌溉用水盐度达到了6‰。研发中心的博士杨红燕形象地解释称,这种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
在对该小面积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后,再通过一个固定公式计算,专家组给出了亩产的最终结果。在四种水稻材料中,小面积测产最高亩产量为620.95公斤,按照大田种植产量的8折计算,亩产量也可达500公斤。即便是最低产量的那种耐盐碱水稻材料,小面积的亩产量也达到438.14公斤。
该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称,中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近3亿亩可以进行改造利用,研发团队计划在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种植。
3、“巨人稻”亩产1000公斤
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里,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个头高达2米,亩产可达1000公斤。
在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里,中国科学院*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夏新界挺直腰杆与“巨人稻”比高,水稻个头足足比他高出40多厘米。放眼望去,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1.8米,最高达到2.25米。稻田里,泥鳅游,青蛙跳。高大的稻株,良好的环境,离实现“禾下乘凉”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都在追逐的梦想。梦想终于照亮了现实。从长沙县金井镇巨型稻试验田里传来好消息,高达2米的“巨人稻”在长沙试种成功,八成已齐穗进入成熟期,第一批收割的巨型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水稻,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21:10
稻谷的来历:
稻原产于中国,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稻的发展,是和南方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我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南方比较落后。《禹贡》把南方的土地排在最末等。《汉书·景十三王传》说:长沙是低湿的穷地方。
从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来看,华北大平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的地方,江南人口很稀。尽管稻是南方的主要作物,但是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谷子的总产量多。
东汉时,南方的人口逐渐增加,东汉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争,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受到很大的破坏,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长江流域。
西晋覆灭后,北方相当长时期内局面混乱,以后又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向南迁移。这些南来的移民,不但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时带来了北方各地区较高的生产技术。
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但是南方的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许多区别。稻对生长条件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较高。
尽管春秋战国到秦汉的长时期内,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那样发达,而南方还是地广人稀,经济文化的发展比不上中原地区。
扩展资料: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关于稻谷的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人间没有稻谷,大地一片荒芜。人们很饿,骨瘦如柴。玉皇大帝同情人类,就叫天鼠从仓库衔一粒豆样大的谷子,送给人间播种。
天鼠衔起谷子,刚到半空,碰到一只麻雀。麻雀接过谷子就朝人间飞。麻雀飞吃力了,停在一块断岩上歇息。口一张,圆滚滚的谷子骨碌碌掉到岩缝里去了,麻雀慌得“叽叽”乱叫。
蚂蟥听见,从水沟里钻出来。蚂蟥听了情况,把身体一缩,滚下岩缝。不一会儿身上粘着谷子从岩缝里爬上来了,麻雀急忙衔起谷子飞到田里,小小心心放下,又盖了一层土,种起了谷子。
从此,人世间才有饭吃。玉皇大帝晓得天鼠、蚂蟥和麻雀有功劳,就对麻雀说:“候种田人把谷子种好,你去吃田里那些瘪谷吧。”又对蚂蟥说:“稻谷花开了,你就去吃谷花。
好让稻谷早些结果。”在一旁的天鼠着急地问:“我呢?”玉皇大帝看了他一眼,说:“田边会留三棵谷子给你的。”
天鼠、蚂蟥和麻雀都高高兴兴走了。麻雀到了田里,不知哪些是好谷,哪些是瘪谷,就在稻头顶上乱跳乱飞乱吃。蚂蟥错把吃稻花听作浪花,看到人们下田,双脚起了水花,就拚命叮牢不放。
天鼠走到田头,到处寻不到三棵谷子,就乱咬乱拉乱吃,还到人家里,咬仓咬柜不饶人,与人势不两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23:18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01:43
稻谷的来历 伏羲时代前,大地上还没种庄稼,人们靠打猎、捕鱼、养猪牛犬马维持生活。一年发洪水,整个大地被淹,水涨齐南天门,一只黄狗被洪水抬升到南天门边。恰好这时玉帝派天兵察看下界洪水情况,打开南天门,黄狗顺势钻了进去。黄狗在天宫见到许多地上没有的东西,尤其是天廷神灵吃的稻谷等食物地上没有,它很羡慕,于是钻到谷堆中滚了一身,准备把稻谷带回地上。它来到南天门,洪水在渐渐退了,连忙窜入水中,随水下降。 当黄狗回到地上,找它主人时,哪里还有人,一片烂泥模糊的山野,死寂无声。突然它发现高山上有两个人,它来到他们面前,轻摇着尾巴。两人发现了它尾巴上沾着地上没见过的特异东西,走拢去取下两颗细看,又放进嘴里嚼,哎呀,好香……于是他俩捡下所有的颗粒——这就是稻谷。它身上的已被水洗去,只剩尾巴上这一小撮了。 原来这两人就是伏羲和女蜗兄妹,他俩因爬到高山上一棵最高大的树上才逃过了这一劫。这时地上只他们兄妹两人了。他们把稻谷种在地上,当年丰收,二年再种,越收越多。他们高兴,但地上只兄妹二人谁来吃这么多这么好的稻谷呢,况且地上就只他兄妹二人也觉得太冷清了。妹妹女娲说:“哥哥,我们成亲吧!”于是他们结成了夫妻,生儿育女,这就是“伏羲兄妹治人烟”的来历。他们大种稻谷,到神农时种遍了神州大地。 从那以后,每年稻谷成熟时,人们煮新米饭“尝新”时,先要给狗倒一碗,让它先吃,因为谷子是狗带来的。天上的稻子满身都结籽儿,狗带谷子到地上,身上谷子被水洗去了,只带回尾巴上的一小撮,所以现在谷穗就像狗尾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04:24
水稻:距今 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上山文化遗址(位于浙江浦阳江,钱塘江上游的一个支流)也发现有稻作遗存,其年代距今约11400—8600年左右,上山文化广泛分布于金华、衢州一带。此外,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的洞穴中也发现稻粒(距今23000-10000年),可能是采集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