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宠辱若惊”怎么理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3:3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4:10
我的理解不一样,是从反面去思考的。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所谓宠辱若惊,是说面对宠或者辱,都需要自我警觉(而不是受惊吓这个意思)。宠,是指被人爱敬,辱,是指不被人爱敬。得到别人的赞美敬爱,需要警觉,失去别人的赞美敬爱,同样需要警觉。
所谓贵大患若身,是指胜过外在的各种大的祸患遭遇加于自身。贵,理解为胜过、超出。
之所以有大的祸患遭遇加于自身,是因为我们客观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环境中。如果没有我们的生命、生活本身,自然就不会有生命祸患的降临和影响。这里老子是强调我们人的社会客观性,人的简单和自然。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是说把自己的生命看的比天地都重要的,才可以维护天下的运转;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是说经常热爱自己的生命等同于天地的,才可以认真管理天下的事物。
这一章突出的是贵我、全身的思想。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4:02
贫道以为宠辱若惊,惊,做紧张、不放松之意,意思就是受宠紧张,谨慎,避免受辱;受辱紧张、谨慎,争取受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4:07
我来给你讲一下我的看法吧!
“宠”,就是得他人之宠。为什么会得宠呢?因为一个人为了讨好他人或当权者则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原则或本性的行为,这样的做话虽然可以得到宠幸,但是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老子认为“宠为下”,即得宠是低贱可耻的。“辱”是相对与“宠”而言的,对于那些汲汲于争宠的世俗之人,对于自己得到宠幸是那么的执迷,整日担心自己的“前程”,生怕有一天得不到宠幸了。因而老子说“失之若惊”即失去了“宠”就会感到惶恐不安。这样的人无疑是一个“宠辱若惊”例子。当一个人执迷于“宠”的时候,失宠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故而“失宠即是辱”,所以老子“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刚好解释了什么叫“宠辱若惊”,他提倡的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态度与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4:06
我的理解不一样,是从反面去思考的。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所谓宠辱若惊,是说面对宠或者辱,都需要自我警觉(而不是受惊吓这个意思)。宠,是指被人爱敬,辱,是指不被人爱敬。得到别人的赞美敬爱,需要警觉,失去别人的赞美敬爱,同样需要警觉。
所谓贵大患若身,是指胜过外在的各种大的祸患遭遇加于自身。贵,理解为胜过、超出。
之所以有大的祸患遭遇加于自身,是因为我们客观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环境中。如果没有我们的生命、生活本身,自然就不会有生命祸患的降临和影响。这里老子是强调我们人的社会客观性,人的简单和自然。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是说把自己的生命看的比天地都重要的,才可以维护天下的运转;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是说经常热爱自己的生命等同于天地的,才可以认真管理天下的事物。
这一章突出的是贵我、全身的思想。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4:03
贫道以为宠辱若惊,惊,做紧张、不放松之意,意思就是受宠紧张,谨慎,避免受辱;受辱紧张、谨慎,争取受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4:06
我来给你讲一下我的看法吧!
“宠”,就是得他人之宠。为什么会得宠呢?因为一个人为了讨好他人或当权者则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原则或本性的行为,这样的做话虽然可以得到宠幸,但是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老子认为“宠为下”,即得宠是低贱可耻的。“辱”是相对与“宠”而言的,对于那些汲汲于争宠的世俗之人,对于自己得到宠幸是那么的执迷,整日担心自己的“前程”,生怕有一天得不到宠幸了。因而老子说“失之若惊”即失去了“宠”就会感到惶恐不安。这样的人无疑是一个“宠辱若惊”例子。当一个人执迷于“宠”的时候,失宠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故而“失宠即是辱”,所以老子“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刚好解释了什么叫“宠辱若惊”,他提倡的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态度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