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6:5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06
人格教育通俗来说就是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又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一条主线,一根主心骨也应该是培养孩子成“人”,这里的“人”是指一个具有良好品德、具有独立意识、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善于合作的个体,是一个既独立又合群的社会人。家庭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人格教育。
从心理结构来看,人格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兴趣、需要、态度、信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正是人格因素的不同组合及不同表现水平使每个人都表现为不同的个体,每一个个体以此不同的表现而相互区分。例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的人性格开朗,能与人积极合作、愉快地交流,不断进取完善自我;有的人则孤僻冷淡,对人对事消极对待,萎靡不振等等,前者与后者是健全人格与不健全人格的一些表现。那么,健全人格由何而来呢?
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因素很多,现着重从家庭中家长的人格特征、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方面阐述其对儿童的人格建构的影响。
首先,在家教诸多因素中父母的人格因素是施教的核心力量,它对儿童的人格形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由于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孩子一生中待人接物、处人处世的态度都直接向父母学习模仿而来。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同时,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其次,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健全人格建构的又一重要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是父母人格、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的整合体,一般来讲,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
*型、保护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混合型几种。很明显,在所有的家庭教养方式中,民主型是最好的。民主型家庭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只是属于家庭的,同时更是国家的、社会的一员,将来他总要独立生活,走向社会,从小就应教给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而不是处处事倍恭亲、包办代替。然而,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保护型教养方式仍居多,造成了孩子依赖性强、易反抗、任性、孤僻等不健全人格。
第三、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全人格建构起关键作用。“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一生成长总是会打上环境的烙印,就家庭教育环境而言,既包括家庭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家庭内部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并不是指家庭的豪华装修,而是整洁有序、健康向上的环境,孩子应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和活动时间。家庭的精神环境内容很多,它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家风家规、家庭气氛等多方面,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说,精神环境更为重要。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塑造孩子健康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合格的父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建构 “全面健康”,不仅仅指身体的、生理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精神的健康即人格健康。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就是能精力旺盛地、敏捷地、不感觉过分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保持乐观、蓬勃向上及具有应激能力。”目前很多孩子的不健康问题都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引起的。如由家长“过度的期望带来过多的无望”、由家长“过度的保护带来过多的*”、由家长“过度的溺爱带来过多的无情”、由家长“过度的干涉带来过多的无奈”、由家长“过度的指责带来过多的无措”,正是由于这么多的“过”带来了孩子过多的“障碍”。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有蔓延上升趋势。媒体多次报道中小学生因心理承受能力弱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该发生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家长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帮助孩子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观念上的滞后造成孩子心理障碍外,儿童不健康心理的另一杀手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良好而稳定的情绪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坚持运动,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注重把孩子培养成正直诚实的有用之人
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立身之本,诚实是道德的基础。“学会做人”,先要学会做正直的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学做正直的人。古代讲“齐家治国”之前,先要“修身”,就是先要修身自己,学会做人,而“修身”之前,先要“正心诚意”,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要一致。“诚实”通俗地讲就是不说谎、实事求是,把说真话、对别人对自己都不掩饰、不歪曲事实*作为坚定不移地准则。“守信”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做事有信誉,为人讲信用,是与诚信相关联的心理品质,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困难的。而没有这一点,其他道德就难以建筑上去。有的家长则采用“棒头下面出孝子”的方法管孩子,认为对孩子管教越严越好、控制越多越好,这种态度和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孩子正直、诚实品质的发展。事实上,孩子不正直、不诚实往往是从模仿*贪图小利、假冒、虚伪开始的。
儿童由于生活经验少,对一些道德观念比较模糊,家长要善于把握孩子第一次发生的不良行为的教育契机,通过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故事、说服教育等让孩子改正错误。所以,*不正直,会教唆孩子不正直;*粗暴和体罚,会*得孩子不诚实;*用物质刺激,会引诱孩子追求物质享受;*不守信用会培养孩子不守信用。反之家长事事、处处正直,孩子就学会了正直;家长民主、宽容、说理教育,孩子就敢于诚实;家长是非分明,正确引导,孩子就容易养成守信。
三、注重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主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向大人们学习的,孩子对*的模仿,不仅限于行为举止,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风俗习惯,以及个人性格等。只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确立,父母的人格对子女就有了决定性的影响。父母品德端正,工作勤奋,就能为子女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激发子女的上进心和成就感,而且,这种影响是终身的,是其他任何教育力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父母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让孩子学有榜样。父母还要学会尊重孩子,要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双向沟通的关系和环境。现代父母对子女的行为不外乎有“爱”和“管”两类。
在婴儿期,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全身心的,从身体接触到生理心理各个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时候的“管”,应尽量顺应孩子的状态,而不是适应父母的意思;在幼儿期,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这时父母和孩子必须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主体”看待,竭尽全力地使孩子逐渐成为“独立的主体”;
儿童期的父母爱和管也必须有利于孩子的独立,“爱”的核心是“关怀”,是“尊重”,“管”的目的是强调启发孩子的自主和自觉;到了青年期,孩子的人格已基本成型,这时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是具有深厚友谊的平等相待的朋友,孩子是从父母对他的尊重中,学会尊重父母和他人,也从父母的引导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所以,父母的模范行为和不良行为都会对孩子起巨大的影响。我们倡导的是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要加强自己的人格重塑,各方面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人格教育中做孩子的学习榜样。
当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没有健康的人格
,就没有优秀的人才。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初始期,家庭、社会、群体给孩子的每一个烙印,都会对成年后人格的确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行幼儿期人格训练,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
1、爸爸妈妈首先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爸爸妈妈要和孩子平等相处,多用“商量式”,少用“命令式”,多鼓励,少指责,避免当众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品格。
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进取意识。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孩子遇到困难,要积极给予指导,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本领,增进孩子勇往直前的意识。
3、强化孩子的公德意识。爸爸妈妈要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不攀折花木,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尊敬老人,严守纪律。对孩子违反公德的行为要及时指正,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社会行为是人格高尚的外在表现。
4、鼓励孩子积极与他人交往。爸爸妈妈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幼儿园或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让孩子和邻居的孩子友好相处,使孩子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同伴,并能关心他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失误。
5、爸爸妈妈应常和孩子交谈,使孩子逐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理解对方,合理地认识事物;培养孩子具备有了成绩不骄傲,有了缺点不自卑,有了困难不退缩的心理品质。
6、爸爸妈妈应和睦相处,并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爸爸妈妈平时刻苦自学,孩子很容易形成勤学向上的品行;如若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污言秽语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很难做到不出口伤人。
8、爸爸妈妈应给孩子创造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对孩子切忌娇生惯养,百般袒护。为了有利于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应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对孩子加强锻炼,以增强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困难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送孩子到农村亲戚家生活一段时间等。
综上所述,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07
一个孩子是否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我想家庭的教育应该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
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阳光的,快乐的她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长大,他的性格一定是开朗,大方,热情,这样的一个孩子,人格怎么可能不健全呢。
所以家庭的美满,父母的和谐,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他最好的教育楷模。这种天然的教育环境,直接会养成孩子健全的人格。
如果家庭是处于破碎的状态,或者父母常常处于争吵,这样的孩子基本都是忧郁的,愤怒的或者是冷漠的。
我的表哥就是离异的,他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基本上我很少看到他的笑容。整个人都出一种忧郁的状态,也不是特别愿意主动跟人沟通,就静静的自己在坐在那里看书写字。
她这样忧郁的性格很小就养成了,因为父母是在她刚出生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离异了,而且亲生母亲从来没有亲自看过他。现在这个孩子已经高二了,母亲是谁他都不知道!
即便他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姨奶奶付出的爱应该不亚于父母,但是父母永远都不能代替,所以他内心其实还是渴求父母的爱的。
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忧郁的、伤悲的,渴求一种爱的状态。
微信公众号:软件萌妹子
绘画界里最会玩软件的,写作圈里最爱玩软件的,妈妈圈里最能玩软件的。用小白的方式,分享职场、应用心得,你还等什么,过来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