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21:4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23:40
有一些父母会经常和别人抱怨自家孩子特别认生,做事情畏首畏尾,似乎看到什么都很害怕,很担心,生怕时出现了什么心理问题。其实,这往往是孩子的风险意识过于强烈、参与意识比较淡漠造成的。每个孩子的风险意识都不一样,有的心比较大,有的谨慎些、慢热些。所以我们家长需要引导这样的孩子勇于参与,但是千万不要直接冠上“你胆子怎么这么小?”之类的标签,这样孩子很难从这样的定义中走出来。
我建议有这样困惑的家长试试以下三个步骤:
一、观察孩子在什么事情上面表现出了害怕,并予以同理心。
我们常说高情商的人讲话“对事不对人”,其实和孩子交流也是这样,看到孩子表现出来害怕,不要去针对他的害怕而发问,而是要看看他面对的是什么事情。假如孩子不敢去滑滑梯,我会问他,为什么不愿意玩滑梯呢?孩子可能会回答,害怕摔下来。这时候可以追问,你尝试过吗?孩子可能会说,没有。这是可以表达你的同理心,表示理解,我会说妈妈小时候对没做过的事情也很担心。这样孩子的害怕得到了理解,并且从妈妈的话语中没有接收到“害怕”这样的字眼,而是转移成了“担心”。
二、将孩子遇到的困难分解成几个步骤,一步一步帮助孩子战胜害怕。
你可以问问孩子,滑滑梯要经过几个步骤呢?孩子开始思考关于滑梯的玩法,开始观察别的小朋友是如何完成这件事情的。这时他的注意力就已经开始转移到思考步骤环节上面了。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将滑滑梯的步骤分解成先上楼梯,穿过隧道,然后坐在滑梯的起始段,滑下来,再站起来这几个步骤。然后陪着孩子一起玩滑梯,孩子每完成一个步骤,就要及时给与肯定与鼓励,假如孩子害怕,你可以示范给他看,也可以抱着孩子一起度过这个步骤。
三、孩子仍然害怕,不愿意参与游戏,可以用帮助参照物的方法慢慢引导孩子放下心防。
假如孩子依然不愿意参与进来,也不要下胆小的定义,这可能是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水平还比较局限,这种谨慎的思维方式其实是需要保护的。孩子如果对周围不够警觉,胆子过大,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熊孩子。
我们可以选择另一个方式,比如拿一个公仔玩具,给孩子一个“同伴”。比如他喜欢的玩具小车、毛绒小熊,他可以把滑梯当成山坡,让小车滑下来;或者帮助小熊滑滑梯。帮助孩子从关注自己害怕,变成关注如何帮助“同伴”玩,在这个过程中熟悉滑梯,降低对高处的恐惧,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完成这个游戏。总之,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注意力并不是放在自己有没有胆小这件事情上,没有战胜困难这个事实并不会导致父母减少对自己的爱。这样的认知建立了之后,就会让孩子对以后战胜这个困难积累了勇气。
如果父母经常因为一些小失败、小挫折就批评孩子,给孩子的表现直接贴上“厉害”或者“胆小”的标签,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发生偏差。古人常说“胜不骄,败不馁”,研究发现,一些经常被家长打压的3岁的孩子,他们更可能“胜易骄,败易馁”面对成功会更容易骄傲,面对挑战会更容易放弃。
所以,看到孩子害怕的时候,咱们首先要摆正好态度,注意,孩子在观察我们呢。这时候不是去打压他们,也不是乱鼓励一通。聪明的家长会问孩子这样一个句子,“你能想一个最合适的办法去完成这件事情吗?” 这样就是在告诉孩子,害怕不要紧,我们可以想很多办法去解决这个困难,把孩子的关注点放到解决问题本身来了。
以上。
思维解绑,小儿好养。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芭菲小鹿。育儿原来如此有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23:40
作为一位母亲,我也常常在想这个问题。我家儿子鑫宝在两岁多的时候也是很胆小、怕陌生人,一步都不肯离不开我。这让我很困惑,担心上幼儿园会哭。我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想让鑫宝变得勇敢一点。我做了以下措施:
1.放开牵着孩子的手
之前奶奶带鑫宝的时候,什么都不给他玩。去公园,鑫宝要玩滑滑梯,奶奶不让,太高了,危险。鑫宝要挖沙子,太脏了,有虫子。鑫宝要玩秋千,危险,不让玩。慢慢地,鑫宝开始什么都怕,他觉得玩什么都危险的,还不如在家看动画片。就这样,勇敢被慢慢包裹起来,鑫宝去外面开始变得胆怯。
教育研究表明,孩子有没有勇气,和环境与教育有直接关系。例如,过度保护,过度照顾,会使孩子变得软弱、胆小,怕这怕那。
鑫妈建议:放手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告诉他可以玩,注意安全就行。特别是男孩子,喜欢玩冒险的游戏,挑战各种高难度的动作。男孩子长大后,爸爸多参与,妈妈和奶奶少参与。
2.让孩子熟悉他害怕的东西
鑫宝害怕虫子,是因为他对虫子不熟悉,加上奶奶吓他,虫子会咬人。所以他内心对虫子很害怕,要咬人的。
后来,我给鑫宝讲述了绘本上可爱的虫子,还带他去公园看了很多不同的虫子。让他明白,不是所有的虫子都是咬人的,慢慢消除他的恐惧。现在,他不再害怕,有时候他可以观察螳螂或者蚂蚁半小时之久。
鑫妈建议:孩子害怕的东西往往是因为不熟悉,父母带着孩子慢慢熟悉后,孩子的恐惧也会消除。
3.父母引导
我鼓励鑫宝多参加体育锻炼,玩一些训练勇气的项目,如练习碰撞,让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慢慢变得勇敢,前提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有一次鑫宝不小心受伤了,我们也不会大惊小怪的,只是平静地给他处理伤口,并安慰他要做勇敢的小朋友,结果鑫宝真的没有哭。借此机会,我们还教鑫宝要学会保护自己,尽可能地避免受伤,也避免让他产生恐惧心理,内心拒绝再玩此类游戏。
鑫妈建议: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心理作用很大,如果父母平静地安慰孩子,孩子也会变得坚强勇敢。
4.讲勇敢者的故事
父母还可以找一些书本或者电影中勇敢者的故事讲给孩子听,用他们的勇敢精神感动孩子。鑫宝最喜欢听小英雄的故事,每次我们一起看时,我都会由衷地敬佩和夸赞故事中的小英雄,鑫宝就会很羡慕,表示自己也要成为那样勇敢的人。
鑫妈建议:平时父母和孩子一起观看电影或者书本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游戏中明白勇敢者是受人尊敬的。
培养孩子的勇敢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不能着急,得慢慢来。
我是鑫妈,二宝妈妈,提倡科学育儿,更多内容请关注“鑫妈育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23:41
如果发现孩子的胆子较同龄人特别小的话,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注意孩子是在哪个方面会格外胆小,一般来说孩子胆小分三类:
一.遇到陌生人时胆小,不愿意交流。
二.在陌生的环境中表现出胆小。
三.害怕黑暗和一些虚幻的事物。
第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孩子遇到陌生的人不愿意去打招呼,说明孩子性格略偏内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慢热型”,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急着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比如你想让孩子打招呼,而孩子不肯,这时候尽量尊重孩子,不要反复催促孩子,也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即使显得不那么礼貌也不要紧,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慢慢去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小朋友多的地方,让孩子与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会减轻孩子的胆小,能够帮助孩子勇敢的张开嘴巴与陌生人交流。
第二种情况是在陌生环境中孩子表现出来的胆小。孩子进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中,会根据自己的直觉做出第一反应,就是要自我保护,当他觉得自我保护不够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寻求家长的帮助,于是在家长看来,孩子就会显得胆小,不够勇敢。这样的话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这个环境,给孩子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来这里是要做什么,大概需要多久就可以离开这里,然后牵好孩子的小手,给他安全感。这种情况下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尤为重要。
第三种,怕黑很普遍,好多成年人也会害怕。对于孩子来说,眼前五彩斑斓的世界变成漆黑一团,一定会胆小,脑子里还会蹦出更多恐怖的画面。这样的话,平时要避免让孩子看恐怖片和画面不美好的东西,那些东西会刺激到孩子大脑,在孩子记忆中形成阴影,给孩子带来恐惧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23:42
有一本绘本,叫《胆小鬼威利》。它讲的是,威利特别的善良,哪怕是被人欺负了,它也会对别人说:对不起!一次,他出去散步,被一群小混混边打边叫他“胆小鬼威利”,威利讨厌这个外号。晚上,威利在报纸广告上发现了一本能使自己变得强壮的书,于是他就邮购了这本书。再之后,威利开始通过参加各种练习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跳舞啊、打拳击啊、举重啊,终于,他有了梦寐以求的肌肉,走路都事抬头挺胸的,而且,他还从小混混那救了米莉!
题外话:你看,勇敢,大胆,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出来的!
大部分时候,孩子胆小,是因为他不太会做那件事,做不好那件事,于是,他不敢做,害怕做。这时候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花时间刻意练习,一点一点地帮助孩子习得技能,并在孩子每一次小成功时发出由衷的夸赞,这样才能帮孩子建立信心,增强胆量。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孩子并不明白自己会什么,是什么。如果我们天天说:这孩子胆子小!他就会认为“胆子小”就是他自己!所以,*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特别是不要贴不好的标签,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威利一定不再胆小了!对啊,他有了肌肉,还有了勇气。
可是,当他撞倒电线杆的时候,他还是会说:对不起!
这样的结尾,折射出来的是:即使我们的身体变得很强壮了,但我们内心的善良和那份柔软,依然在那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23:42
权衡阶段战术:行动上的分离和态度上的沉静。
孩子有时会在观望与勇敢之间摇摆不定,就像孩子在初学走路一样,又想走又不敢走,这样就经常会跌倒。而我们能做到用平静的语气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他会慢慢学习到,跌倒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那么戏剧化,而是获得自信与信任的途径,在每次跌倒后变的更勇敢,随着时间的推移,跌倒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在生活中,这就是孩子成长的潜力。为了成长,孩子就必须去尝试。
⊙别硬推,接受孩子害怕的情绪
孩子如果不愿尝试荡秋千,可以让孩子解释为什么不愿意尝试,不做任何评判地倾听他的感想和感受,试着说:“你觉得会发生什么让你这么害怕呢?”
通过认同孩子的感受,帮助他察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促使他能够做出自信的决定。这会使孩子更独立,更有责任感,更具备冒险精神。
勇气阶段战术:不管孩子多大,有一点恐惧是必要的
比如孩子对黑暗或是怪物感到害怕,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能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层次。
⊙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帮助他们战胜恐惧
比如问孩子:“你觉得哪种颜色代表害怕的感觉,哪种颜色代表勇敢的感觉呢?”然后,告诉他们,当他们感到害怕时,可以深呼吸,让代表勇敢的颜色充满整个身体。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脑海里想象的颜色就会变成抵抗恐惧的武器。而深呼吸则减小了孩子的压力,释放出一种令大脑产生自信的化学元素——血清素。孩子将会逐渐变得勇敢起来。
正如《清晰表达的艺术》所说:“勇气并不意味着没有恐惧,而是不被恐惧所妨碍。”
自大阶段战术:过程大于结果
目前在心理学上主要包括两个截然相反的成长环境。
一个是孩子自小就受到毫无条件的夸奖,他对自己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另一个正好相反,孩子从小得不到任何表扬,内心出于自我保护,就压抑了负面情感,片面夸大了自我认同。
如何是好?
⊙鼓励非表扬:
抱抱孩子、亲亲孩子,精神鼓励比物质奖励好。
比如:“你自己把玩具都收拾好,这样很棒!妈妈相信你可以收拾得更整齐!”
⊙强调过程、弱化结果:
多使用努力、耐心、细致,这些强调做一件事的过程的词语。让孩子更多的关注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是否用心、是否尽全力独立完成。
这样,孩子会知道每个人能力都是有限的,不会盲目。
⊙让孩子看见别人的好
让孩子看得见别人的好,但首先要让别人看得见孩子自己的好。学着引导孩子把别人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这样孩子的社交才会如沐春风。
这是一个追逐个性的年代,教育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丛林竞争法则越演越烈,只有克服内心恐惧和不确定的孩子,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的挑战。
微信公众号:Cissy育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