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1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4:12
======================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他满怀*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报道了他一生的经历。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他为公司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精心挑选和培育的公司未来的领导班子。”
高泽塔去世后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职务,领导公司度过了重重危机。两年后,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乐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发布一个公告,基奥准备以高级管理部门顾问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基奥于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许多重大决策上,我依然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会成员一样。”
(摘自《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中国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筹委会供稿)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5:30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巴菲特再次以他标志性的资本运作吸引了市场的关注,这一次,他的目光停留在能源业。
5月2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旗下的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将以94亿美元从苏格兰电力公司手中收购美国西北部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太平洋公司。此次收购是自1998年买下通用再保险公司以来,巴菲特最大一笔的买卖。根据协议,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将支付给苏格兰电力公司51亿美元现金,其余43亿美元将转化为净负债和优先股。交易完成后,苏格兰电力公司将向股东派发45亿美元的红利。拥有太平洋公司后,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可将其在美国6个州的160万客户扩展到俄勒冈州和犹他州,并将打造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能源巨头。
“股神”的再度出击一石激起千层浪,好事者不无居心地宣称:巴菲特的投机回合回来了。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国际油价一路狂飙、能源危机一触即发、供给冲击卷土重来、滞胀魅影若隐若现的微妙时点染指敏感的能源业,的确有点跟风炒作的嫌疑。而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能源市场回暖让这种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时效性的支持。在美国劳工部5月18日公布的报告中,美国4月份的CPI上升了0.5%,升幅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4%,通胀抬头的原因是4月份美国能源价格上涨了4.5%,为2003年3月以来的最大月增幅。
但深入分析,巴菲特进军能源业并不能算是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本质上看,这不过是巴菲特美妙投资的最新案例。投资和投机这两个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经济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区分。
首先,投资看重的是长期内的稳定回报,而投机仅仅是短期内对风险因素的技术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货市场上一掷千金、几进几出获取巨额利润的话,那么这种榨油机式的行为绝对可以说是对能源市场的投机。但事实却是巴菲特并没有试图利用能源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而牟取暴利,而是通过投资、经营基础产业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场的供给,以促进能源市场价格稳定的手段谋求长期的、整体行业的成长性获利。这种目光长远的投资战略绝非鼠目寸光的投机把戏。
其次,投资追求的是“双赢”发展路径,而投机在利用风险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能源市场近一年来的价格波动,用市场眼光来看就是“供不应求”的直观体现,巴菲特进军能源行业无异于给“看不见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趋于平衡的过程中不仅减轻了能源风险的负面影响,也给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合意的外部环境。而投机势力擅长的不过是损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澜、兴风作浪获得暴利之后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后满目狼藉的一池碎萍。至少巴菲特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市场的崩溃和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这一次也不例外。
其实,新近进军能源业不过是巴菲特哲学的一个最新范本罢了,以“股神”著称的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巴菲特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自始至终总是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对利用技术分析、内幕消息进行投机总是不屑一顾,这种可以称之为过于自我的投资理念却让他长期获利。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仗的是他对“基本面”的透彻分析,而非对“消息市”的巧妙利用。正是因为有巴菲特这样“老实本分”的投资者,正是因为市场对巴菲特理性投资行为的高额回报,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世界上最稳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反过来又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反馈作用,成为美国经济长期保持强势的根本保障。
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稳定的资本市场认可的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世界上各个角落里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从反面证明了一个以投机为主流的资本市场只会有短暂的“虚伪繁荣”,长期内的金融动荡将会让整个国家经济遭受致命伤害。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后,市场认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财富》杂志就曾将其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7:05
世界投资大王-----沃伦.巴菲特
起家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纺织公司--伯克希尔公司,神奇地在30年左右的时间内变成了一家封闭式基金公司,接着又成为了一家股权公司。现在伯克希尔公司主要拥有可口可乐、吉列、美国特快、迪斯尼和华盛顿邮报这样一些享誉全球的大公司的持股权。他的股票也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而标准-普尔500家指数内的股票平均才上涨了近50倍。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然而,毕业后他却多次碰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956年他回到家乡,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自己一试身手。有一次,他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不久,一邦亲朋凑了10.5万差不多,其中有他的100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整天躲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格雷厄姆的"点金术"百试百验。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他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相关新闻,实时行情)20-47个百分点,而巴菲特本人也在当年的《奥马哈先驱报》上获得"成功的投资业经营人"的名头。巴菲特就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 在别人的眼里,股市是个风险之地,但在巴菲特看来,股市没有风险。“我很重视确定性,如果你这样做了,风险因素对你就任何意义了。股市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巴菲特还说:“投资的决定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 当然,巴菲特没有心情侃侃而谈投资秘决了。巴菲特说投资的原则其实很简单,第一条,不许失败;第二条,永远记住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