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1 09:57
1972年,在山东临沂市银雀山,考古专家发现两座汉墓,挖出了一大批汉简,揭开了一段又一段被正史遗忘的传奇。
在银雀山汉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4942枚竹简,以及数千残片。经过整理之后,考古专家兴奋了,原因很简单:竹简上的文字令人动容,具体内容包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等先秦失传古籍。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除了证明《孙子兵法》、《六韬》等不是伪书之外,《孙膑兵法》等书籍里记载的内容,还改写了历史,证明了孙膑果然强于庞涓。
关于孙膑(原名孙伯灵)和庞涓谁更强的话题,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两件事,“陷害同门”和“马陵之战”。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然而,庞涓内心这一阴暗面,后人如何得知?总不至于庞涓主动说“我不如孙膑,所以要废掉孙膑”,这岂不是自坏名声吗?所以,司马迁这一段描述庞涓目的的记载被后人质疑。
需要说明的是,孙膑与庞涓的确是同门,但一同拜师鬼谷子,却是《东周列国志》和《孙庞斗志演义》等历史小说中的说法,正史中没有记载!因此,鬼谷子判断两人谁更强的传奇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至于马陵之战,孙膑计谋百出,最终魏国损兵十万,庞涓拔剑自刎。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战魏国主帅不是庞涓,而是太子申。太子申有没有像田忌对待孙膑一样,言听计从庞涓,这也充满了怀疑。所以,马陵之败,庞涓有多大责任,这一点很难说清楚。
因此,通过现有正史资料,很难说孙膑就一定100%的强于庞涓,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却解开了这一谜团,因为这是两人直接的交锋!
从史料上看,孙膑与庞涓之间,除了上述两件事之外,还有一次沙场直接交锋,即桂陵之战。所谓桂陵之战,即是魏国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邯郸,齐国后来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不去救助赵国,而是围攻魏国,促使庞涓回兵救援。
当然,齐国也包藏祸心,即等了一年多才出兵救援赵国,围魏救赵时,庞涓起初并未回兵,等到邯郸城破之后,才派兵回国。
但以前史书上对桂陵之战记载的很简略,而且忽略了重要人物——魏军主帅庞涓的去向!《史记》只留下“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对这一战怎么打,庞涓什么结果等,都没有给予记载。
然而,银雀山汉简中的《孙膑兵法》,却比较详细描述了孙膑的计谋,以及庞涓的动向!从银雀山考古发现来看,孙膑对魏军和庞涓心理把握之准,让人高山仰止!
当时,齐国主帅田忌对孙膑言听计从,魏国主帅是庞涓,因此这一战相当于两人直接交手。
齐国大战略是派田忌率8万大军围魏救赵,但不是简单的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如果简单的围困大梁:一是齐军攻不下大梁都城,二是魏国国内也有留守部队,不小心反被击败。孙膑的计谋可谓神鬼莫测,简单的说有三步妙棋!
第一,孙膑建议田忌“请南攻平陵”,但平陵却是“人众甲兵盛”,很难攻打的城池。一旦这么做,就是齐军“粮途绝也”。如此危险之境,孙膑为何这么做?孙膑目的是“吾将示之疑”,故意装出不知道这种危险,让魏军认为齐军主帅*,或者不知道自己步入险境。
第二,随即,孙膑让田忌派两员将军从齐城、高唐方向,攻击环涂地区的魏军,但主力按兵不动,甚至孙膑预言“二大夫可杀也”,二员将军可能被杀。后来,果不其然,两路齐军大败,还丢掉了齐城、高唐。
第三,面对这一局势,田忌急了,但孙膑却建议:“请遣轻车西驰梁郊(轻装战车直奔都城大梁城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总之,孙膑是制造一个假象:齐国兵力单薄,却胆子很大,*扰了魏国都城。
任何漫长的铺垫之后,总有伟大的表白!孙膑这三步妙棋,让庞涓彻底上当,最终为齐军所擒获!
《孙膑兵法·擒庞涓》: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
因为孙膑的计谋,让庞涓判断错误,最终一举被擒。这一点很重要,在司马迁等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庞涓被擒,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无疑改写了历史。可以说,孙膑不仅“玩弄”了庞涓,而且还擒获了庞涓,显然是技高一筹!
不过,齐国俘虏了庞涓,却没有处死他,而是又放了回去。最终,10多年之后的马陵之战,或许庞涓不想再度成为俘虏,于是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之下,骂了一句“遂成竖子之名”,就此拔剑自刎。
马陵之战后,老对手庞涓死去,孙膑却也突然神秘失踪,从此史无记载,留下了无数猜想,比如:隐居山野了此残生,遭人陷杀,去了楚国(邹忌陷害,田忌出逃楚国,孙膑或跟随)等。总之,一代超级军事天才,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却又消失不见,留下了无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