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1956年10月3日的练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23: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2:41
1.这是把傅聪比做花朵,而傅雷就是养育花朵的园丁,但是他并不能陪伴儿子一生,所以,一大半就要看他儿子的了。也就是说他为儿子们铺好了路,路要怎么走就看他自己的了所以要如上说 。
2.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你不能说谁对谁错。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闯的祸自己承担
管好自己就可以了
或曹操说:“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 ,意思是只能够我辜负天下人,不能叫天下人负我,“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意思则相反,但把里面的负字,理解为肩负的话,整句话意思又全部相反了,所以说,人给自己的定格,怎么定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过什么
或《三国演义》的毛批说了评价的话。
他说什么呢?他说“此亦孟德之过人处也”。
——他说即便是这样,这也是曹操比一般人不一样的、超过我们的地方!他说为什么呢,他说如果换了别人一定说,宁肯天下人都对不起我,不可以我对不起天下人的。他说换了别人都会这样说,但是实际上怎么样呢?实际上他们干的就是曹操的勾当,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个话。那么也就是毛批认为,曹操虽然奸诈,但是奸诈里面也有坦诚,他至少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所以他说这是曹操超过其他人的地方,因为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实在是太多了。
新版《三国》里,刘备在吕布来投奔时,就说“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学者说,这是将刘备塑造成“枭雄”的重要一笔。因为曹操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一句真心话;而刘备说“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则是一句假话,一句伪君子的假话。
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能负天下人——就是说,全世界都可以对不起你,你却绝对不可以对不起别人。这可能吗?如果这样,这也太不公平了,而那这个人不是超凡入圣,就是虚伪至极。
曹操说真话是非常英明的,因为他非常知道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有力的武器是真话。因为人家都说假话,你说真话,人家就没辙了,他的戏就演不下去了,西洋镜就拆穿了,把戏就不能玩了,只好不吭气了。
而且,“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名言是《三国演义》给曹操加上的,并非曹操原话。
“吕伯奢事件”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魏书》讲吕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从董卓逃亡时和几个人骑马去找吕伯奢,刚好吕伯奢不在,结果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共谋抢劫曹操一行人,结果曹操反击杀了数人。这算正当防卫,没什么不仁可言。
《世语》则说吕伯奢虽然外出,但是五个儿子都很客气,以宾主之礼对待,但是曹操因为吕家对人太好,反而满怀疑心,拿剑在当天晚上杀了八人后离开。
《孙盛杂记》则提,因曹操听到异声(原文是食器声,不见得是刀具声),于是满怀疑心,连夜杀人,临走前悲凄的留下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他也是很难过的,算了算了,宁肯我辜负别人,不可以别人辜负我啊。我们体察一下这个语境,曹操说这个话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排解,所以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了一个辩护。而到了《三国演义》里面他变成了理直气壮,而且把“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前面加了天下两个字,这个就大不一样了。曹操当时说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虽然我错了,我错杀了人家我对不起人家,我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这里面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意在里面,而到了《三国演义》变成理直气壮说,我对不起天下人,不可以天下人对不起我,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
所以,即便是圣人,也不会在那样一个环境中,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伪君子。
那么,小人就小人吧,奸雄就奸雄吧,再套用《新三国》里的一段话:“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的。也许你们从前错看了我曹操,现在又看错了,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错看我……”
俯仰无愧,无畏无悔,舍我其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有上帝才能审判我。
3.这种境界就是父子之间没有旧时代那种规矩礼教,而只有父子间纯纯的真情。在这里父子之间没有威严,只有平等,像朋友一样的交流。父亲用自己人生的阅历鼓励儿子,在儿子成功的道路上位儿子指明方向,用自己的真心去呵护儿子的成功,用成功的交流与儿子建立心与心的沟通。儿子在道路上,有父亲这样的忘年挚友,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