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0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6:03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动物细胞会自发融合,但是频率极低。因此,一般都需要添加具有诱导细胞融合效应的生物或化学药剂,或者采用电融合技术,人为地促进细胞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
病毒是最早采用的融合剂。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病毒有仙台病毒、新城鸡瘟病毒、疱疹病毒等,其中仙台病毒最常用。用作融合剂的病毒必须事先用紫外线或β-丙内酯灭活,使病毒的感染活性丧失而保留病毒的融合活性。
2.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
优点:融合率较高,对各种动物细胞都适宜,且仙台病毒能在鸡胚中大量繁殖,容易培养;
缺点:仙台病毒不稳定,在保存过程中融合活性会降低,并且制备过程比较烦琐。此外,病毒引进细胞后,可能会对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干扰。
3.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
聚乙二醇PEG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以及凝聚和沉淀蛋白质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植物原生质体和动物细胞的融合。在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混合液中加入聚乙二醇,就会发生细胞凝集作用;在稀释和除去聚乙二醇的过程中,就会发生细胞融合。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机理,目前还不太清楚。聚乙二醇是化学试剂,使用起来很方便,诱导细胞融合的频率比较高,但是它有一定毒性,对有些细胞(如卵细胞)不适用。
4.电融合
20世纪80年代建立起来的电融合技术,是将两种细胞的混合液置于低压交流电场中,使细胞聚集成串珠状,然后施加高压电脉冲,以促使细胞融合。紧密排列的细胞,在相互接触的细胞膜之间会出现无蛋白颗粒的脂质区,当受到电击时,这个区域就会被击穿,产生脂双层膜孔,导致细胞之间的细胞质连通,进而发生细胞融合。电融合技术有许多优点,如诱导细胞融合的频率高,对细胞无毒害作用,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
资料拓展:
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在肺结核,天花,水痘,麻疹等疾病患者的病理组织中观察到多核细胞。
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蛙的血细胞中也看到了多核细胞的现象细胞融合,但是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1962年,日本科学家发现日本血凝型病毒能引起艾氏腹水瘤细胞融合的现象。
1965年,英国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灭活的病毒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以诱发动物细胞融合。
后来科学家又成功诱导了不同种动物的体细胞融合,并且能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活。细胞融合技术不断改进,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工作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细胞融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6:03
动物:物理法、化学法(同植物)以及生物法(灭活病毒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6:04
物细胞融合诱导剂可以用灭活的植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