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8: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19 21:26
石蜂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
(1)石蜂糖古称“石蜜”,源于中国汉代
石蜂糖源于中国,古称石蜜,汉代《本经》早有记载“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
三国时期曹丕和孙权的来往中,就曾经赠送吴王“石蜜五斛”,和文马、白鼲子裘等并列。同一时期在蜀地,当地烹饪菜肴时味道寡淡,“故蜀人作食,喜着石蜜,以助味也”。
晋朝《南中八郡志》说明了石蜜是由甘蔗榨汁熬煮而成:“交阯有甘蔗,围数寸,长丈馀,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取汁,曝数时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
唐代《新修本草》更是详细的描绘了石蜜的外型:“石蜜出益州及西戎,榨甘蔗汁煎作,可作饼块,黄白色。蜀地、西戎、江东并有。”
综上所述,石蜜起源至汉代,发展到唐代时,已经演化为:甘蔗榨汁后熬煮蒸发凝结成的黄白色饼块,这就是现代石蜂糖的基本形态。而盛产石蜜的“益州”就是现在的云南,充分表明了石蜂糖起源于汉代的云南。
(2)郑和将石蜜传至马来,当地发展成为石蜂糖
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是云南晋宁人,他七下西洋时将中国特产传播到沿途各地,其中就有郑和家乡特产石蜜。曾随郑和远航的巩珍在《西洋番国志》记载:“下西洋去的内官合用盐、酱、茶、酒、油、烛、蜜、醋、糖等件,照人数依例关支”,文中所提的蜜便是石蜜。
当时的马六甲(今马来西亚)人民只食用糖棕产的棕榈沙糖,当他们品尝到郑和带来的石蜜后如获珍宝,深深的被这种清香甘甜的进口食品所吸引。之后马来大量进口中国云南出产的石蜜,因价格昂贵,仅马来贵族在调味高端食材如燕窝时才会食用。
1411年,马来国王拜里米苏拉率450多人随郑和入贡明朝,学习中国文化和各种产品生产技术,其中就包含石蜜制造技术。之后的几百年,马来人在当地种植甘蔗生产石蜜,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传承,石蜜被改进为:在熬制中加入小苏打生成多孔蜂窝状,并加入蜂蜜、菊花、罗汉果等食材。而石蜜一名也因其坚硬如石,因其坚硬如石,外形似蜂窝,被当地人改名为“石蜂糖”。
(3)“石蜜”传回中国,云南匠人升级为世界最好
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带动经济飞速发展,沿海一带开启养生进补热潮,广东商人从马来进口燕窝时,也将石蜂糖作为燕窝伴侣带回中国,因其营养丰富、清热润肺、融化迅速,很快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当石蜂糖传至云南,制糖匠人才发现这就是云南物质遗产“石蜜”。于是,云南制糖匠人重启锅灶,传承2000年的石蜜生产技艺,吸取马来石蜂糖的精华,生产出升级版云南石蜂糖。
云南石蜂糖,首先在原料上使用云南临沧高山甘蔗和大理百花蜂蜜,从本质上奠定了云南石蜂糖的超高品质。云南地处高原具有原生态的体系:土壤无污染、气候温和、原生态环境,所产甘蔗、蜂蜜、菊花、罗汉果都属自然有机的优质原料。
其次,云南石蜂糖采用云南匠人所传承的古法熬制技术:砍蔗、采蜜、榨汁、开泡、撇泡、挤泡、沉降、蒸发、赶水、煮糖、滤蜜、添料、摇瓢、发酵、酿碱、制孔、烘干、切块、成型等十八道核心工序。整个生产过程纯物理方法制造,不添加任何化学助剂、添加剂等,熬制出的石蜂糖:糖体孔状密集、颜色金黄、糖块蓬松,吃起来蔗香浓郁、口感细滑、甜而不腻。
再者,云南石蜂糖营养成分显著,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得知,云南石蜂糖中的铁、钙含量明显高于马来石蜂糖,且PH值为7.5±0.5显弱碱性,优于马来酸性石蜂糖。
云南匠人对石蜂糖全新升级后,配方真含蜂蜜、菊花、罗汉果,功效真实有效、口感清甜不腻、碱性更健康,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口碑远扬世界各地,并远销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