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0: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12:59
经过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后,司马氏再一次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晋朝。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随着生产和医疗实践活动的深入,医药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晋代的著名医家王叔和在医药学著作的整理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王叔和,名熙,山东高平人,生于汉末,卒于晋初,曾做过太医令。王叔和对脉学进行了第一次全面总结,他所撰写的《脉经》共10卷,98篇,大约10万字。在这部著作里面,他根据《内经》的脉学理论进一步确立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归纳了24种脉象,使脉名和脉象达到了统一化和标准化。
王叔和的《脉经》不仅对我国中医学诊断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世界医学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直到11世纪,欧洲的很多医学校还把《脉经》作为教材。王叔和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问世后不久,即遭兵燹而散失,王叔和因为任太医令,有机会看到很多医书,再加上他丰富的理论修养和临证经验,所以他在整理《伤寒杂病论》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晋朝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书,并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撰写而成的。《针灸甲乙经》共12卷,128篇,内容丰富,叙述系统,理论完备,是中医针灸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后世常把这部书作为教习的课本。
中国的炼丹术是制药化学的先驱,炼丹术发源于战国时期,是当时的“方士”为了寻找“不死之药”而进行的。到了东汉时期,随着道教的兴起,由于道教的提倡,炼丹术开始兴盛。
东汉著名道士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记载了大量的炼丹方法,是最早的炼丹著作。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是炼丹史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中,系统讲述了炼丹技术和炼丹过程中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还记载了很多炼丹原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中国医药史上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虽然炼丹术从一开始就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但是在炼丹的过程中却积累了大量原始的化学知识。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士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是继《神农本草经》之后最重要的中药学著作。这部书共3卷,收载药物730种,其中新增药物365种。陶弘景在药物分类上根据药物的自然属性,按照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进行分类,对后来的中药分类产生了重要影响。南朝时期雷敩所著的《雷公炮炙论》系统地讨论了药物的性味、炮炙、煮熬等理论及具体操作方法,是现存最早的中药炮炙学专著。雷公成为后世制药业的鼻祖。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病因症候学的重要著作。这部书共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集中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医学理论与临证医学的发展水平,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在这一时期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公元624年,唐*设立了“太医署”,是比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在医学分科方面也比较详细,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比较早的。由苏敬等人编写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这部书图文并茂,影响非常大。
唐代还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医家,如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和思想家,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卒于唐永淳元年(682),享年一百四十一岁。由于幼年多病,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经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并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眉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他所写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大力倡导医生的职业道德,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和医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孙思邈不仅以医德率先垂范,在医疗技术上也非常精湛,他所写的《千金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医学著作。
这一时期医学各科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医家和有影响的著作。像外科方面的著作《刘涓子鬼遗方》,据说是晋朝时有一位叫做刘涓子的,在丹阳郊外碰巧获得“黄鬼父”遗留的一部医书,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鬼遗方》,是中医外科学较早的著作。伤科方面有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著作。妇产科方面有昝殷的《经效产宝》,是现存最早的妇产科著作。隋唐间还出现了一部不署撰人的《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从上述的这些“最早”的著作,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时期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唐代国家统一,药物知识的积累也逐渐丰富。公元657年,由苏敬上表请求重修本草,唐*命长孙无忌、李勣主持编修《新修本草》,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药物发展水平,由*颁发全国,这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对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唐代,从*到地方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还吸收外国留学生入学,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后世学校式医学教育的发展有奠基作用。我国有学校教育性质的医学教育始于晋,至刘宋时,医学校的性质已较晋更为明显。后魏实际上已举办了医学校,但其设置、规模、制度等因缺文献记述而欠明确。隋统一全国后,在前代基础上,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太医署。唐代的太医署实际上可视为*医科大学。除此之外,唐代对地方之医学教育也比较重视,其设校的普遍和建制的严谨,为我国封建社会所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