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上下联动的干部监督工作体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7: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8:36
一、创新思路,明确目标,把确保农民增收、确保经济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富裕农民、服务农民和发展农民,但最终就是为了农民增收和保障经济发展,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农村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首先,要努力扩大农民的增收渠道。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村要从一产转向二产,要把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逐步把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的范围和渠道。一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使农民增加股权收入;二是要通过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户住房向空间发展,让更多的农民拥有自住、出租等两套以上的住房,使农民增加物业、物产的房租收入;三是要规范农村土地流通转让制度,让农民在承包土地经营权转让增加收益;四是要不断发展农村工业,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就业工资收入。要以人为本,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增强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技能、有文明素质、有股权分红,有物业房租收入、有土地经营权转让收益、有就业工资收入的“六有”新农民,以此作为发展、支持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其次,要保障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土地要素资源保障问题的解决。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拓展土地的保障利用是破解发展两大突破口。一是要继续抓好农民工培训工程。通过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立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农民培训体系,增强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为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大批高素质、高中级技能的工人。二是腾笼换鸟后实行工业、居住区分离,向空中要资源、要保障。要下决心走农村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取得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凤凰涅磐、腾笼换鸟”的决心,抓好土地、住宅和工业小区的整理,腾出一些土地来建设一批多层标准厂房。通过土地整理、村庄整理、厂房整理、旧小工业区的整理,挖掘土地利用的潜力,实施农民民居升高,工业标准厂房升高的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推行工业厂房倍增计划,通过工业厂房的倍增实现绿色GDP的倍增,更好的为“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总之要通过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科学化、集约化的农村建设新路子。三是要通过村庄改造,配套完善服务业发展的设施。在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发展的同时,要通过村庄整理,规划建设相应的商贸设施,形成商贸工业城、工业专业镇、产业专业村的城镇村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真正做到“产业联动、城乡互促、农民富足”。
二、完善*,深化改革,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制。要实现上述第一点意见要求,必须完善*,深化改革。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完善*、深化改革寻找新动力、形成新机制。一是农民住房改造的试点*。凡是向空间发展的农户,可以考虑每户农民拥有两套住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使农民有稳定的租金收入。二是对困难户的住房可实行BOT方式统一改建。采用代理建设的方法,给他们一套住房,另一套由公司代理出租,垫付部分通过租金收益补平后再交还产权;具体办法可以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垫一点、农民自己拿一点、慈善组织帮一点的方式来解决,村集体经济垫付的要通过租金抵扣回收。三是自住房和出租房要采取分开建设的*。现在农民自住房和外租房混杂在一起,不利于加强外来人员的统一的服务和管理,也引发了不少的社会问题。要采取分开建设、统一出租、统一服务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四是要出台农村房产证试点的相关*。这项改革可先行试点,对试点村的村,凡是向空间发展的农户可以考虑一次性发给房产证。给了房产证,就等于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这样他们参与村庄整理和集中居住的积极性就能够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探索形成以村为单位土地自我平衡的土地管理制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按照“一次规划、先占后补、动态三年五年平衡、落实责任、强化动态监管”的原则,按规划进行占补平衡,村里和镇签订责任状,县市区建立以村为单位,占补平衡的数据库、动态的有效的监管方式和制度,包括责任追究制度,违规重处的机制。各县(市)、区的国土部门,要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管,确保土地的合理使用和占补平衡的真正实现。六是完善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各县(市)、区都要有一些实实在在的珍藏措施,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规模、提高质量。要鼓励有条件的村建造标准厂房和商贸用房,确保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保值增值。七是建立完善公用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实现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居住的制度,并成立物业公司进行有序的服务、管理,走出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管理的路子。总之,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研究出台一些改革措施和相关的配套*,先试点,后推开,稳步有序推进。
三、深化规划,加强规划管理,保障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落实。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也不是城镇的复制,它涉及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完善规划,既可以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效益,又可以避免土地等资源的巨大浪费,要为村为单位,逐步完善规划,提高规划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规划要体现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要求。要结合各地农村实际,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四个方面的长远发展来完善各地的规划布局,并对现有的社会布局作出相应的调整,如人口的规划布局,有的县(市),外来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较大,而且外来人口与当地农民混居的社会组织状况,导致社会管理成本过大,因此,要切实调整这样的布局结构,采取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居住的办法,在规划中就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是规划要体现服务于农民增收、保障经济的发展要求。规划是龙头,不能局限于生活设施的布局,需更多的考虑产业功能的合理布局,在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工业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上,充分体现龙头作用,确保农民要增收、确保经济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三是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有序推进的发展特征。规划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长远,突出农村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能耗高的产业要加以*。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有序推进规划的实施。四是规划要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新农村建设既要又总体规划,也要有分项规划,在道路、管网、科教文卫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要有一定要求,以便于与城市搞好配套衔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也便于从总体上、空间地域上宏观布局的*,充分体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趋势。余慈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还要注意与余慈地区一体化统筹发展的规划做好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