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17: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22:36
伽利略计划总共包括2个地面站和27颗工作卫星,3颗候补卫星。目前发*4颗卫星。
02年由于德、意分歧导致伽利略延期后一直没有形成新的时间表。按旧时间表顺延,预计2015年完成。
这个计划黄掉的可能性不大。因为
目前新欧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危机需要有大项目大工程来振奋人心士气,增强欧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独立精神。
打破美国的独霸的一统天下的单极世界,营造更有发言权的多极世界,伽利略就是一张举足轻重的牌,是一张颇具显示度的牌。
伽利略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的一种全面的大组合大集成大展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一系列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创新,执行业和产业技术发展的牛耳。
随着伽利略系统的建设和运作,一系列新服务和新应用的排比展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增加10万人的就业机会,并在欧洲形成每年超过100亿欧元的设备和服务的产值。
伽利略的系统基本投资约为32-34亿欧元,这个投资额相当于在欧洲建一个中小型机场,或者说是150km的高速公路的投入。
从理论上只需要3颗卫星就能进行全球(除了两极)定位与导航了。已经发射的4颗2013年春将开始提供服务,也就是说有产出了。
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因为
欧洲面临经济危机的问题。
经济危机前一段时间欧洲人对于伽利略的投入问题就产生了很多分歧的意见,有些起伏。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欧盟的**,它决定一个事情需要多个国家之间经过长时间地磋商。
2003年欧洲主动邀请中国参与伽利略,但是2005年欧盟开始排挤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却得不到与之相称的对待,中国不但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中方十分不满。因此中国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北斗”系统上。2007年发射的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替换了退役的卫星,“北斗”系统开始激活。2009年“北斗”二号横空出世,按照国际电信联盟通用的程序,中国已经向该组织通报了准备使用的卫星发射频率,这一频率正好是欧洲“伽利略”系统准备用于“公共管理服务”的频率。 频道是稀有资源。占得先机的美国和俄罗斯分别拥有最好的使用频率,中国所看中的频率被认为是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次优”频率。 按照“谁先使用谁先得”的国际法原则,中国在2009年发射三颗“北斗”二代卫星,正式启用该频率,而欧盟连预定的三颗实验卫星都没有射齐。败下阵来,失去对频率的所有权。
“北斗”二号的横空出世不仅使欧洲“伽利略”系统准备与美国GPS一争高下的愿望大打折扣,也冲淡了“伽利略”未来的市场前景。
“北斗”二号在技术上比 “伽利略”更先进,定位精度甚至达到0.5米级,令“伽利略”丧失了技术相对领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