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08: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49
宗祠,聚族而居的产物,有缅怀先祖,团结族人,商议家族大事的作用,宗祠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一大特色,尤以南方最多,以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台湾五省密度最高,基本上是村村都建有宗祠。
那么为什么南方多宗祠而北方却很少看到呢?其实这要牵涉到我们古代的移民史,让我以中国古代移民大省福建为例,大家就能很好的明白为什么南方多宗祠而北方很少了。
在上古中国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方山林密布瘴气汹汹乃不毛之地,人烟稀少人迹罕至,两广闽浙赣一带更是百里无人烟,至东晋永嘉年间八王之乱,中原板淡西晋灭亡,有八姓衣冠入闽 ,为陈,林,黄郑詹等八姓,这八姓是最早进入福建的一批移民。
这些人进入福建后在当地落地生根开支散叶,到了唐中叶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入闽开发闽南,唐末王潮,王审之兄弟入闽主政,这两拨人都从河南带来了大批移民,慢慢的又扩散开去,不仅融合了本土人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此后又以福建为起点继续向台湾,两广迁移。
这些原籍北方的南渡移民每到一地必聚族而居兴建宗祠宗庙,慢慢的形成了许多世家大族,比如九牧林氏,颖川陈氏,江夏黄氏,而且家族传承有序,族谱记载清晰,字辈排行无差,这是南方姓氏在千百年来的迁徙中所形成的共同特点。
而北方宗祠很少乃是因为北方姓氏庞杂村落各姓混居较多,而且大部分南方姓氏都来源于山西,河南等省,不少姓氏南盛北衰,比如林是南方第四大姓在发源地河南却极少有人姓林,又如吴,谢,黄,梁等姓进入南方后发展迅猛人口众多,在北方却呈下降趋势,北方聚族而居的村落少,杂姓混居,没有大量的同姓人口支撑就没有存在建宗祠的必要。
宗祠文化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文化,实际上宗祠文化正符合中国人团结自强追源朔宗凝聚家族力量的传统美德,而且宗祠也是宝贵的建筑财富,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49
这是因为当时的北方出现了很多的战乱以及自然灾害,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人口迁徙,所以导致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丢失,而且慢慢的宗教观念已经消失,所以在北方很少见到宗祠。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50
可能是因为北方和南方的文化差异比较大,而且北方和南方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没有历史典故,只不过是每个地方的讲究不一样。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51
因为男方是非常信仰宗祠的,而且也特别的迷信,但是北方人是不会迷信的,所以历史典故也很不错。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51
这是因为在历史上北方民族比较彪悍,而南方的百姓特别注重家族,所以在南方几乎每个村都有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