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如何设计生物表格记录实验内容?有什么好的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3:2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4:49

高贵云:浅谈表格比较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高贵云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 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07-10-25

通过比较(对比)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掌握知识,已是许多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记的对象数量有一定的限度。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中把所讲过的材料都记住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教师应在讲述的基础上提供精简而概括的记忆材料。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表格进行比较、归纳不失为学生提供精简而概括的记忆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对学生概念的建立,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着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它使比较间的事物在表格中占据相应的位置,使比较的因素(目的要求)明确,易于对比,显得清晰而有条理性,有时还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2006年生物实验突破
基础一学生基础实验(必修本)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所占分值逐渐增加,因此要特别重视生物实验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础实验主要集中在高二必修本中,除研究性课题外,必修本实验有12个,还有2个实习内容。这些实验和实习,按实验性质分,7个是生化类的,6个是生理类的,5个是观察类的,1个(实习)是调查类的;按实验特点分,10个是验证类的,4个是探索类的。详见下表:

分类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性质
特点
学习侧重点
目标要求

观察类
生理类
生化类
调查类
验证类
探索类

实验类
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控制条件、分析结果
B

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高倍镜的使用
A

3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




装片制作
A

4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Fe3+的催化效率




选择材料、控制条件分析结果
B

5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同上
B

6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同上
A

7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同上
B

8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同上
B

9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同上
A

10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结构特点
A

1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基因分离
B

12
观察 SO2对植物的影响





同实验 4
A

实习类
1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取样调查法
B

2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实验 4
B

对近几年上海、广东和江苏的高考生物试卷和全国的理科综合试卷分析发现,生物实验的考查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
1.实验问题解答类
这类试题以实验为背景,用文字、示意图、数据表格、直方图、二维坐标等形式表达,题目要求解释实验现象或结果,或者要求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具体又可分为:
1.1基本操作和实验材料的选用型
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对实验材料的选用。基本操作包括使用各种玻璃器皿和其他工具、仪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水浴加热、研磨和过滤、层析法、引流法、试剂配制、制作玻片标本等,以及进行操作、观察、记录、绘图等。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些实验能否成功,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这个实验,根尖的选取要选分生区而不是伸长区。对实验2、3、6、7、9的考查涉及这种题型。
侧重考查: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观察和记录方法,实验材料在实验中的作用。
1.2实验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实验结果的推断处理型
这类实验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型,既考查了与实验原理相关的知识,又考查了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如2004年北京理综第27题、江苏生物第35和42题、上海生物第39和42题、2002年广东第34和37题等。
侧重考查: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实验操作程序,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推断预测。
2.实验设计类
这是对实验考查高层次的要求。通过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来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种题型在近年高考卷中逐渐多了起来,说明对实验的考查逐渐由知识型过渡到能力型。从实验目的和实验手段上看,实验设计包括验证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实验设计;从考查题型上看,可分为实验方案评价型、补充实验过程型和完整实验方案设计型。对实验5、8和两个实习的考查多是这种题型。
侧重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
3.研究性课题类
见重点四--课题研究。

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本实验的选材要求。用于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材料的要求是:①含糖量高,且必须是还原性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便于观察。蔗糖没有还原性,淀粉一般不溶于水且无还原性,它们都不符合要求。马铃薯块茎中含有的糖是淀粉,不合适。用于脂肪鉴定的材料是富含脂肪的种子,花生种子富含脂肪,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用于蛋白质鉴定的材料是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常用的是大豆和鸡蛋清(蛋白)。 【答案】A

【说明】选材时,首先要考虑生物组织中待鉴定物质的含量,其次考虑是否对材料大小有特殊要求。选材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根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以及实验材料在实验中的作用来选取,要符合和满足实验要求:现象明显、容易操作、便于观察、来源广泛、容易获得。

回答下列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有关问题:

(1)下面是几位同学在实验中的做法,其中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

甲: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使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

乙:观察切片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

丙:用卫生纸擦拭目镜

丁:使用低倍镜已看到细胞,觉得有些模糊,于是试着调试细准焦螺旋

戊:使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于是换高倍镜期望能看到细胞

己:为了用高倍镜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左上方的一个细胞,在换用高倍镜前应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2)下列关于实验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低倍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变暗,但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B.纸层析法分离出的色素,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D.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E.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应以液泡的运动作为参照物;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一致的,且流动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无关

F.在紫色洋葱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解析】(1)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对光时不能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否则可能会刺伤眼睛。当镜头不干净时,要用擦镜纸擦拭镜头,不能用卫生纸。高倍镜的视野更小,如果低倍镜下看不到,高倍镜下更看不到。显微镜成像原理是光学成像原理,像与物是倒反关系,装片移动方向与看到的实际操作的方向相反,因此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2)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高倍镜的特点是:物像大、数目少、视野暗。B正确,由于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正确,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故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D错误,蔗糖是非还原糖。E错误,液泡颜色和运动都不明显,不宜作为参照物;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且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有关。F正确,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细胞渗透吸水,细胞液浓度变小,紫色变浅。 【答案】(1)乙、丁(2)D、E

【说明】要想具有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先要熟悉显微镜的构造,理解成像原理,掌握亮度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和清晰度调节(粗细准焦螺旋),弄清高倍镜与低倍镜的特点。多操作,细心观察和体验。

将1 g淀粉放在烧杯中加水煮沸,冷却后,取2 mL淀粉悬浮液和2 mL唾液装入一个玻璃纸袋(半透膜)内,扎紧袋口。然后将它放入盛稀碘液(浅褐色)的烧杯中,袋的扎口露出液面,在37℃条件下保持20 min左右。上述过程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纸袋内最初无色→逐渐变蓝色→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而玻璃纸袋外的液体始终是浅褐色。请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最初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逐渐变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纸袋外液体始终是浅褐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唾液的pH为6.8,胃液(含胃蛋白酶)的pH为2.0。若将唾液和胃液混合,并使混合液的pH为3,混合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中新增加的物质为__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学科内跨章节综合题,重点考查了三个方面的知识:碘遇淀粉变蓝色;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最佳温度为37℃左右,最适pH为6.8;半透膜的特性是只能让某些小分子物质通过,如碘,而像淀粉这样的大分子物质是不能通过的。玻璃纸袋内由无色变为蓝色,是因为碘液进入玻璃纸袋内遇到淀粉发生了颜色反应,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是因为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完全水解了。唾液和胃液混合,混合液的pH为3,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胃蛋白酶的活性虽然已降低,但还有一定的活性。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唾液淀粉酶被水解成多肽,因此增加的物质是多肽。

【答案】(1)碘液没有进入玻璃纸袋内(2)碘液逐渐进入到玻璃纸袋内,遇淀粉液显蓝色

(3)玻璃纸袋内的淀粉逐渐被水解成麦芽糖,蓝色渐渐褪去

(4)淀粉分子比较大,不能穿过玻璃纸袋

(5)多肽当唾液和胃液混合后,pH为3的时候,唾液淀粉酶失活,不能消化淀粉,胃蛋白酶仍有活性,但胃蛋白酶不能消化淀粉,此时的唾液淀粉酶被胃蛋白酶消化成多肽。

试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建立一个微型密闭生态系统(不必做对照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供选材料:A.黑玻璃瓶B.透明玻璃瓶C.橡胶塞及密封胶D.河水及河泥E.蒸馏水F.无机盐G.新鲜水藻H.死水藻I.活小鱼

(1)本实验不可缺少的材料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建立起来后应放在____________适宜,并且有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才能较长时间不需喂食和通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开始的,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解析】本题属于原理应用型实验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的应用。要建立一个微型密闭生态系统,肯定需要橡胶塞及密封胶;生态系统只是物质上自给自足,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所以玻璃瓶必须是透明的,植物见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态系统必须有三大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新鲜水藻可以作生产者,活小鱼作消费者,分解者来自河泥;水不能用蒸馏水,因为蒸馏水溶氧不足;瓶中装水不能太多,要留有一定空间,以便O2和CO2的循环。只有保证合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瓶中的生物才能存活较长时间。

【答案】(1)B、C、D、G、I (2)温度光照水藻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O2和养料,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排泄物被河泥中的分解者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再被水藻利用(3)水藻的光合作用水藻固定的太阳能

【说明】制作小生态瓶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在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密闭的。

(2)小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

(4)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

链 (5)生态瓶宜小不宜大,如果模拟的是微型池塘生态系统,则瓶中的水量应为容器的4/5。

(6)小生态瓶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日期,然后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不能将小生态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7)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小生态瓶的位置。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观察方法:

(1)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基质变化。

(2)每天观察一次,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3)如果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经被破坏,观察结束。这时应把从开始观察到停止观察所经历的天数记录下来。

为探究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影响,请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具(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品:长势相同的2株盆栽黄瓜幼苗,小烧杯1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罩2个,玻璃板2块(比玻璃罩略大)、稀硫酸、凡士林、水。

已完成的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的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并对幼苗、玻璃罩和玻璃板进行标号。在小烧杯中加入稀硫酸2 mL,在1号和2号玻璃板边缘涂上凡士林。

待完成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既属于补充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实验设计题,又属于结论开放型实验设计题。补充实验步骤时,注意与前面已有的步骤相衔接,要理解前面步骤的意图,按照这个设计思路,遵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完成后续步骤(见答案)。

结论开放型试题的特点是试题改变了传统试题的"答案惟一"的做法,变"答案惟一"为"答案不惟一"。此类试题的任何一个答案都能完成试题的指令,符合并满足试题的全部条件和要求,因此,对可能的实验结果应全部预测到,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不能用习惯性思维,认为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叶片有伤害作用。

【答案】 待完成的实验步骤:

①将1号和2号幼苗分别放在1号和2号玻璃板*,将小烧杯放在1号幼苗旁

②将称好的亚硫酸钠迅速投入到小烧杯中,立即扣上玻璃罩,同时将2号幼苗用2号玻璃罩扣上 ③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定期观察其叶片的变化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1号和2号幼苗的叶片均正常或异常(或答差异不显著),说明该种植物叶片不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或二氧化硫的量不够)(注:将"异常"答成"变黑、发黄"或"出现病症"、"受到伤害"均给分,下同)

②1号幼苗的叶片异常,2号幼苗的叶片正常(或答差异显著),说明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叶片有伤害作用

③1号幼苗的叶片正常,2号幼苗的叶片异常(或答差异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硫对叶片生长有益

【说明】答题要领:认真分析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透过背景材料找出该实验涉及的知识点,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辨别实验类型,把握解题的方向和关键。在实验设计时,先要对所设计的实验有一个整体设想,遵循和体现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对照性原则、等量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四性"(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文字叙述力求简练、准确、科学。

现有长势相当的燕麦幼苗若干,请用适当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向光性与顶端有关。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原理:植物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单侧光能改变生长素的分布。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植物的向光性就是植物在单侧光的作用下,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的特性。燕麦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本实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尖端是否是感光部位及其与向光弯曲的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仿照教材上的有关实验进行设计:让尖端感光或不感光(对照),让尖端下部感光或不感光,观察生长情况。

【答案】(1)取3株燕麦幼苗分别标号1、2、3(2)对1号幼苗不作处理,2号幼苗的顶端用黑纸帽套住,3号幼苗用黑纸帽套在尖端下面一段(3)将3株幼苗放在单侧光条件下,观察结果

结果预测及分析: 1号和3号幼苗向光弯曲生长,2号幼苗直立生长,说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实验结论:植物的向光性与顶端有关

【说明】像向光性这类经典实验,实验原理等相关知识没有难度,只要按照实验设计方法,运用设计原则进行仿造(设计)即可。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ATP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

要求:(1)自选器材、试剂;(2)写出实验步骤;(3)预测实验结果;(4)设置对照实验。

【解析】这是一道条件开放型实验设计题。可以从课题要求入手,进行逆向思维。按照"能源物质→发光→萤火虫→发光原理→选择器材→设计步骤"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

(1)选择萤火虫的发光器为实验材料,主要是因为它发光的现象容易观察;(2)将发光器捣碎,增大发光细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蒸馏水不是能源物质,葡萄糖虽然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但不是直接能源物质,因此,可用葡萄糖、蒸馏水作对照实验,它们都不会使熄灭的离体发光器重新发光。

本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ATP供能)发光→(ATP耗尽)萤光熄灭→(能否提供ATP)决定发光器是否重新发光。

【答案】(1)器材和试剂:培养皿,试管,活萤火虫(取其尾部发光器备用),ATP制剂,0.1%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

(2)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试管,分别标号A、B、C。

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捣碎的发光器和生理盐水,观察现象。当发光器熄灭时,立即进行下一步。

③分别往试管A、B、C中加入ATP制剂、0.1%的葡萄糖溶液、蒸馏水各5 mL,观察现象。

(3)结果预测:试管A:恢复发光,试管B:不再发光,试管C:不再发光。

(4)对照实验:B、C是对照实验组。

【说明】这类题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其实只要注意知识的联系和灵活运用,平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就不会束手无策。

1.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做植物细胞有丝*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年终会活动策划方案 深度解析:第一财经回放,探索财经新风向 逆水寒手游庄园怎么邀请好友同住 逆水寒手游 逆水寒不同区可以一起组队吗? 逆水寒手游 逆水寒怎么进入好友世界? 逆水寒手游 逆水寒怎么去别人的庄园? 使用puppeteer实现将htmll转成pdf 内卷时代下的前端技术-使用JavaScript在浏览器中生成PDF文档 【译】将HTML转为PDF的几种实现方案 变形金刚08动画怎么样 实验操作类活动,记录结果的方式有哪些 怎样写实验记录 如何做好科研实验记录 怎么样做化学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室如何做好记录,意义是什么? 小学科学实验课怎样进行有效的实验记录 如何做好科研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书写原则是什么? 如何设计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如何更好地记录实验数据 如何做好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科学记录 电脑硬盘运行声音噪音大? 成都哪些公园好玩,成都有哪些好玩又免费的公园 成都景点都有哪些 成都都有哪些景点 成都市内的景点有哪些? 百花潭公园几点关门 成都百花潭公园需要门票吗?如需要,门票价格多少? 成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介绍吗? 成都旅游景点,哪些适合赏秋色呢? 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小实验 研发人员的实验记录应该怎么管理? 化学课上如何保证学生实验的有效开展 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包括哪些信息 如何结合实际上好科学实验课 机械硬盘噪音大如何解决 装上机械硬盘声音大怎么办 一般手机像素是多少 手机上的像素是指什么啊 手机摄像头像素是什么? 智能手机的像素是多少? 手机像素一般是多少万的,多少万 手机的像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什么是手机的像素和分辨率,他们是什么关系,感谢 天冷了想问一下如何正确加热巴氏鲜奶? 听说巴氏鲜奶不能随意加热,那长富巴氏鲜奶要如何加热呢? 手机的像素是尺寸吗? 一般智能手机大概有多少像素? 巴氏杀菌鲜牛奶怎么加热 手机像素怎么计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