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不停的摇头,两眼无神,腿不稳,死前不断的抽搐,请问着是什么病?怎么治疗�1�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21: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6:14
鸭脑炎病的区别诊断与防治
(一)疫病特性。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为80%--95%,死亡率在50%以上。患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以及有芝麻至绿豆大灰白色坏死灶和肝脏稍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块、呈黄斑驳状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不等,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患鸭运动失调,身体偏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颈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4.鸭病毒性脑炎:该病是由禽流感H5亚型毒株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致死力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70日龄雏鸭和仔鸭,其他日龄也感染发病。但因感染日龄和品种的差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高低不等。发病率一般为60%--95%,死亡率为40%--80%。患鸭有间隙性不断转圈运动,尤其在应激下转圈的次数大幅度增加,转圈后倒地不断滚动,腹部朝天两腿不断划动等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呈现头颈部不断作点头动作,或歪头、勾头等特征性症状。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脑组织充血,尤其在大脑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小如芝麻绿豆、大如小蚕豆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肌颜色变淡,像开水烫过、有块状或条状灰白色坏死状,心内膜有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区别诊断。鸭脑炎病区别诊断必须从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以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进行。
1.与流行病学区别: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鸭,尤其是10日龄以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性脑炎和鸭病毒性脑炎则不同,这3种病均发生于10--7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这是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3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区别。
2.与特征性症状区别:患病雏鸭死亡前后发生角弓反张症状,应考虑可能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发生间隙性不断转圈和倒地,不断滚动等症状,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症状,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
3.与特征性病变区别:患鸭心包、肝、气囊和脑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鸭脑壳严重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灶,肝脏呈黄斑驳为特征,可能是大肠杆菌引起脑炎所致;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斑驳状,可能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患鸭大肠组织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淡并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坏死灶,可能是鸭病毒性脑炎病毒所致。
(三)防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首免以10日龄左右为好,二免在首免后2--3周进行。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因应激而引起的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疫苗免疫,在1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注射。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3.鸭病毒性肝炎:目前有免疫性良好的弱毒苗,但该病流行面仍然较广,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与商业操作有关。该苗免疫种鸭,可达到预防雏鸭的结果,而目前很少免疫种鸭,使雏鸭对该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染而受到危害。种鸭免疫,在产蛋前15天用疫苗免疫,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达到抵抗强毒的感染,预防该病的发生。雏鸭免疫:雏鸭出壳48小时内用弱苗进行免疫,免疫后7天内必须进行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强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而引起发病。雏鸭群发病时,可用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作紧急预防,该法有良好的效果。
4.鸭病毒性脑炎:(1)肉鸭免疫:饲养期为40天内的肉鸭。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在5--7日龄时进行免疫;无该病流行区域,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饲养期在40天以上的肉鸭,首免可在5--7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二免在首免后30天左右,每只注射0.5--1.0毫升灭活苗。(2)种鸭、蛋鸭免疫:首免和二免按肉鸭方法进行。三免在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肉种鸭和种番鸭每只肌肉注射1.0--1.5毫升,蛋鸭每只肌肉注射1.0毫升。四免在三免后2--3个月进行,剂量同三免。(3)紧急预防:烧毁或深埋患病死鸭,对场地、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鸭可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每公斤体重用2毫升,雏鸭1--2毫升,同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注射抗体后,也应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进行注射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带毒污染的传播。
有疫病流行区域,商品鸭应全进全出;平时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种蛋、孵场、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饲养场地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6:14
鸭脑炎病的区别诊断与防治
(一)疫病特性。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为80%--95%,死亡率在50%以上。患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以及有芝麻至绿豆大灰白色坏死灶和肝脏稍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块、呈黄斑驳状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不等,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患鸭运动失调,身体偏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颈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4.鸭病毒性脑炎:该病是由禽流感H5亚型毒株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致死力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70日龄雏鸭和仔鸭,其他日龄也感染发病。但因感染日龄和品种的差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高低不等。发病率一般为60%--95%,死亡率为40%--80%。患鸭有间隙性不断转圈运动,尤其在应激下转圈的次数大幅度增加,转圈后倒地不断滚动,腹部朝天两腿不断划动等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呈现头颈部不断作点头动作,或歪头、勾头等特征性症状。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脑组织充血,尤其在大脑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小如芝麻绿豆、大如小蚕豆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肌颜色变淡,像开水烫过、有块状或条状灰白色坏死状,心内膜有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区别诊断。鸭脑炎病区别诊断必须从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以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进行。
1.与流行病学区别: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鸭,尤其是10日龄以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性脑炎和鸭病毒性脑炎则不同,这3种病均发生于10--7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这是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3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区别。
2.与特征性症状区别:患病雏鸭死亡前后发生角弓反张症状,应考虑可能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发生间隙性不断转圈和倒地,不断滚动等症状,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症状,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
3.与特征性病变区别:患鸭心包、肝、气囊和脑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鸭脑壳严重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灶,肝脏呈黄斑驳为特征,可能是大肠杆菌引起脑炎所致;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斑驳状,可能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患鸭大肠组织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淡并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坏死灶,可能是鸭病毒性脑炎病毒所致。
(三)防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首免以10日龄左右为好,二免在首免后2--3周进行。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因应激而引起的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疫苗免疫,在1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注射。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3.鸭病毒性肝炎:目前有免疫性良好的弱毒苗,但该病流行面仍然较广,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与商业操作有关。该苗免疫种鸭,可达到预防雏鸭的结果,而目前很少免疫种鸭,使雏鸭对该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染而受到危害。种鸭免疫,在产蛋前15天用疫苗免疫,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达到抵抗强毒的感染,预防该病的发生。雏鸭免疫:雏鸭出壳48小时内用弱苗进行免疫,免疫后7天内必须进行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强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而引起发病。雏鸭群发病时,可用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作紧急预防,该法有良好的效果。
4.鸭病毒性脑炎:(1)肉鸭免疫:饲养期为40天内的肉鸭。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在5--7日龄时进行免疫;无该病流行区域,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饲养期在40天以上的肉鸭,首免可在5--7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二免在首免后30天左右,每只注射0.5--1.0毫升灭活苗。(2)种鸭、蛋鸭免疫:首免和二免按肉鸭方法进行。三免在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肉种鸭和种番鸭每只肌肉注射1.0--1.5毫升,蛋鸭每只肌肉注射1.0毫升。四免在三免后2--3个月进行,剂量同三免。(3)紧急预防:烧毁或深埋患病死鸭,对场地、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鸭可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每公斤体重用2毫升,雏鸭1--2毫升,同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注射抗体后,也应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进行注射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带毒污染的传播。
有疫病流行区域,商品鸭应全进全出;平时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种蛋、孵场、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饲养场地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6:15
鸭脑炎病的区别诊断与防治
(一)疫病特性。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为80%--95%,死亡率在50%以上。患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以及有芝麻至绿豆大灰白色坏死灶和肝脏稍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块、呈黄斑驳状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不等,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患鸭运动失调,身体偏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颈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4.鸭病毒性脑炎:该病是由禽流感H5亚型毒株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致死力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70日龄雏鸭和仔鸭,其他日龄也感染发病。但因感染日龄和品种的差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高低不等。发病率一般为60%--95%,死亡率为40%--80%。患鸭有间隙性不断转圈运动,尤其在应激下转圈的次数大幅度增加,转圈后倒地不断滚动,腹部朝天两腿不断划动等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呈现头颈部不断作点头动作,或歪头、勾头等特征性症状。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脑组织充血,尤其在大脑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小如芝麻绿豆、大如小蚕豆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肌颜色变淡,像开水烫过、有块状或条状灰白色坏死状,心内膜有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区别诊断。鸭脑炎病区别诊断必须从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以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进行。
1.与流行病学区别: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鸭,尤其是10日龄以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性脑炎和鸭病毒性脑炎则不同,这3种病均发生于10--7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这是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3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区别。
2.与特征性症状区别:患病雏鸭死亡前后发生角弓反张症状,应考虑可能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发生间隙性不断转圈和倒地,不断滚动等症状,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症状,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
3.与特征性病变区别:患鸭心包、肝、气囊和脑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鸭脑壳严重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灶,肝脏呈黄斑驳为特征,可能是大肠杆菌引起脑炎所致;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斑驳状,可能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患鸭大肠组织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淡并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坏死灶,可能是鸭病毒性脑炎病毒所致。
(三)防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首免以10日龄左右为好,二免在首免后2--3周进行。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因应激而引起的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疫苗免疫,在1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注射。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3.鸭病毒性肝炎:目前有免疫性良好的弱毒苗,但该病流行面仍然较广,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与商业操作有关。该苗免疫种鸭,可达到预防雏鸭的结果,而目前很少免疫种鸭,使雏鸭对该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染而受到危害。种鸭免疫,在产蛋前15天用疫苗免疫,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达到抵抗强毒的感染,预防该病的发生。雏鸭免疫:雏鸭出壳48小时内用弱苗进行免疫,免疫后7天内必须进行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强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而引起发病。雏鸭群发病时,可用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作紧急预防,该法有良好的效果。
4.鸭病毒性脑炎:(1)肉鸭免疫:饲养期为40天内的肉鸭。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在5--7日龄时进行免疫;无该病流行区域,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饲养期在40天以上的肉鸭,首免可在5--7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二免在首免后30天左右,每只注射0.5--1.0毫升灭活苗。(2)种鸭、蛋鸭免疫:首免和二免按肉鸭方法进行。三免在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肉种鸭和种番鸭每只肌肉注射1.0--1.5毫升,蛋鸭每只肌肉注射1.0毫升。四免在三免后2--3个月进行,剂量同三免。(3)紧急预防:烧毁或深埋患病死鸭,对场地、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鸭可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每公斤体重用2毫升,雏鸭1--2毫升,同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注射抗体后,也应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进行注射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带毒污染的传播。
有疫病流行区域,商品鸭应全进全出;平时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种蛋、孵场、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饲养场地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6:15
鸭脑炎病的区别诊断与防治
(一)疫病特性。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为80%--95%,死亡率在50%以上。患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以及有芝麻至绿豆大灰白色坏死灶和肝脏稍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块、呈黄斑驳状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不等,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患鸭运动失调,身体偏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颈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4.鸭病毒性脑炎:该病是由禽流感H5亚型毒株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致死力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70日龄雏鸭和仔鸭,其他日龄也感染发病。但因感染日龄和品种的差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高低不等。发病率一般为60%--95%,死亡率为40%--80%。患鸭有间隙性不断转圈运动,尤其在应激下转圈的次数大幅度增加,转圈后倒地不断滚动,腹部朝天两腿不断划动等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呈现头颈部不断作点头动作,或歪头、勾头等特征性症状。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脑组织充血,尤其在大脑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小如芝麻绿豆、大如小蚕豆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肌颜色变淡,像开水烫过、有块状或条状灰白色坏死状,心内膜有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区别诊断。鸭脑炎病区别诊断必须从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以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进行。
1.与流行病学区别: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鸭,尤其是10日龄以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性脑炎和鸭病毒性脑炎则不同,这3种病均发生于10--7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这是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3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区别。
2.与特征性症状区别:患病雏鸭死亡前后发生角弓反张症状,应考虑可能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发生间隙性不断转圈和倒地,不断滚动等症状,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症状,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
3.与特征性病变区别:患鸭心包、肝、气囊和脑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鸭脑壳严重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灶,肝脏呈黄斑驳为特征,可能是大肠杆菌引起脑炎所致;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斑驳状,可能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患鸭大肠组织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淡并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坏死灶,可能是鸭病毒性脑炎病毒所致。
(三)防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首免以10日龄左右为好,二免在首免后2--3周进行。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因应激而引起的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疫苗免疫,在1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注射。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3.鸭病毒性肝炎:目前有免疫性良好的弱毒苗,但该病流行面仍然较广,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与商业操作有关。该苗免疫种鸭,可达到预防雏鸭的结果,而目前很少免疫种鸭,使雏鸭对该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染而受到危害。种鸭免疫,在产蛋前15天用疫苗免疫,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达到抵抗强毒的感染,预防该病的发生。雏鸭免疫:雏鸭出壳48小时内用弱苗进行免疫,免疫后7天内必须进行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强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而引起发病。雏鸭群发病时,可用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作紧急预防,该法有良好的效果。
4.鸭病毒性脑炎:(1)肉鸭免疫:饲养期为40天内的肉鸭。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在5--7日龄时进行免疫;无该病流行区域,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饲养期在40天以上的肉鸭,首免可在5--7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二免在首免后30天左右,每只注射0.5--1.0毫升灭活苗。(2)种鸭、蛋鸭免疫:首免和二免按肉鸭方法进行。三免在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肉种鸭和种番鸭每只肌肉注射1.0--1.5毫升,蛋鸭每只肌肉注射1.0毫升。四免在三免后2--3个月进行,剂量同三免。(3)紧急预防:烧毁或深埋患病死鸭,对场地、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鸭可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每公斤体重用2毫升,雏鸭1--2毫升,同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注射抗体后,也应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进行注射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带毒污染的传播。
有疫病流行区域,商品鸭应全进全出;平时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种蛋、孵场、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饲养场地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6:15
鸭脑炎病的区别诊断与防治
(一)疫病特性。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为80%--95%,死亡率在50%以上。患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以及有芝麻至绿豆大灰白色坏死灶和肝脏稍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块、呈黄斑驳状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不等,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患鸭运动失调,身体偏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颈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4.鸭病毒性脑炎:该病是由禽流感H5亚型毒株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致死力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70日龄雏鸭和仔鸭,其他日龄也感染发病。但因感染日龄和品种的差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高低不等。发病率一般为60%--95%,死亡率为40%--80%。患鸭有间隙性不断转圈运动,尤其在应激下转圈的次数大幅度增加,转圈后倒地不断滚动,腹部朝天两腿不断划动等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呈现头颈部不断作点头动作,或歪头、勾头等特征性症状。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脑组织充血,尤其在大脑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小如芝麻绿豆、大如小蚕豆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肌颜色变淡,像开水烫过、有块状或条状灰白色坏死状,心内膜有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区别诊断。鸭脑炎病区别诊断必须从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以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进行。
1.与流行病学区别: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鸭,尤其是10日龄以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性脑炎和鸭病毒性脑炎则不同,这3种病均发生于10--7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这是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3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区别。
2.与特征性症状区别:患病雏鸭死亡前后发生角弓反张症状,应考虑可能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发生间隙性不断转圈和倒地,不断滚动等症状,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症状,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
3.与特征性病变区别:患鸭心包、肝、气囊和脑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鸭脑壳严重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灶,肝脏呈黄斑驳为特征,可能是大肠杆菌引起脑炎所致;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斑驳状,可能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患鸭大肠组织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淡并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坏死灶,可能是鸭病毒性脑炎病毒所致。
(三)防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首免以10日龄左右为好,二免在首免后2--3周进行。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因应激而引起的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疫苗免疫,在1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注射。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3.鸭病毒性肝炎:目前有免疫性良好的弱毒苗,但该病流行面仍然较广,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与商业操作有关。该苗免疫种鸭,可达到预防雏鸭的结果,而目前很少免疫种鸭,使雏鸭对该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染而受到危害。种鸭免疫,在产蛋前15天用疫苗免疫,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达到抵抗强毒的感染,预防该病的发生。雏鸭免疫:雏鸭出壳48小时内用弱苗进行免疫,免疫后7天内必须进行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强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而引起发病。雏鸭群发病时,可用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作紧急预防,该法有良好的效果。
4.鸭病毒性脑炎:(1)肉鸭免疫:饲养期为40天内的肉鸭。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在5--7日龄时进行免疫;无该病流行区域,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饲养期在40天以上的肉鸭,首免可在5--7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二免在首免后30天左右,每只注射0.5--1.0毫升灭活苗。(2)种鸭、蛋鸭免疫:首免和二免按肉鸭方法进行。三免在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肉种鸭和种番鸭每只肌肉注射1.0--1.5毫升,蛋鸭每只肌肉注射1.0毫升。四免在三免后2--3个月进行,剂量同三免。(3)紧急预防:烧毁或深埋患病死鸭,对场地、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鸭可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每公斤体重用2毫升,雏鸭1--2毫升,同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注射抗体后,也应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进行注射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带毒污染的传播。
有疫病流行区域,商品鸭应全进全出;平时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种蛋、孵场、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饲养场地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6:15
鸭脑炎病的区别诊断与防治
(一)疫病特性。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为80%--95%,死亡率在50%以上。患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以及有芝麻至绿豆大灰白色坏死灶和肝脏稍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块、呈黄斑驳状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不等,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患鸭运动失调,身体偏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颈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4.鸭病毒性脑炎:该病是由禽流感H5亚型毒株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致死力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70日龄雏鸭和仔鸭,其他日龄也感染发病。但因感染日龄和品种的差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高低不等。发病率一般为60%--95%,死亡率为40%--80%。患鸭有间隙性不断转圈运动,尤其在应激下转圈的次数大幅度增加,转圈后倒地不断滚动,腹部朝天两腿不断划动等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呈现头颈部不断作点头动作,或歪头、勾头等特征性症状。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脑组织充血,尤其在大脑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小如芝麻绿豆、大如小蚕豆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肌颜色变淡,像开水烫过、有块状或条状灰白色坏死状,心内膜有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区别诊断。鸭脑炎病区别诊断必须从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以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进行。
1.与流行病学区别: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鸭,尤其是10日龄以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性脑炎和鸭病毒性脑炎则不同,这3种病均发生于10--7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这是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3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区别。
2.与特征性症状区别:患病雏鸭死亡前后发生角弓反张症状,应考虑可能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发生间隙性不断转圈和倒地,不断滚动等症状,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症状,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
3.与特征性病变区别:患鸭心包、肝、气囊和脑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鸭脑壳严重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灶,肝脏呈黄斑驳为特征,可能是大肠杆菌引起脑炎所致;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斑驳状,可能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患鸭大肠组织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淡并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坏死灶,可能是鸭病毒性脑炎病毒所致。
(三)防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首免以10日龄左右为好,二免在首免后2--3周进行。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因应激而引起的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疫苗免疫,在1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注射。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3.鸭病毒性肝炎:目前有免疫性良好的弱毒苗,但该病流行面仍然较广,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与商业操作有关。该苗免疫种鸭,可达到预防雏鸭的结果,而目前很少免疫种鸭,使雏鸭对该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染而受到危害。种鸭免疫,在产蛋前15天用疫苗免疫,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达到抵抗强毒的感染,预防该病的发生。雏鸭免疫:雏鸭出壳48小时内用弱苗进行免疫,免疫后7天内必须进行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强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而引起发病。雏鸭群发病时,可用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作紧急预防,该法有良好的效果。
4.鸭病毒性脑炎:(1)肉鸭免疫:饲养期为40天内的肉鸭。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在5--7日龄时进行免疫;无该病流行区域,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饲养期在40天以上的肉鸭,首免可在5--7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二免在首免后30天左右,每只注射0.5--1.0毫升灭活苗。(2)种鸭、蛋鸭免疫:首免和二免按肉鸭方法进行。三免在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肉种鸭和种番鸭每只肌肉注射1.0--1.5毫升,蛋鸭每只肌肉注射1.0毫升。四免在三免后2--3个月进行,剂量同三免。(3)紧急预防:烧毁或深埋患病死鸭,对场地、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鸭可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每公斤体重用2毫升,雏鸭1--2毫升,同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注射抗体后,也应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进行注射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带毒污染的传播。
有疫病流行区域,商品鸭应全进全出;平时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种蛋、孵场、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饲养场地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6:15
鸭脑炎病的区别诊断与防治
(一)疫病特性。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为80%--95%,死亡率在50%以上。患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以及有芝麻至绿豆大灰白色坏死灶和肝脏稍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块、呈黄斑驳状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不等,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患鸭运动失调,身体偏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颈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4.鸭病毒性脑炎:该病是由禽流感H5亚型毒株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致死力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70日龄雏鸭和仔鸭,其他日龄也感染发病。但因感染日龄和品种的差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高低不等。发病率一般为60%--95%,死亡率为40%--80%。患鸭有间隙性不断转圈运动,尤其在应激下转圈的次数大幅度增加,转圈后倒地不断滚动,腹部朝天两腿不断划动等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呈现头颈部不断作点头动作,或歪头、勾头等特征性症状。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脑组织充血,尤其在大脑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小如芝麻绿豆、大如小蚕豆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肌颜色变淡,像开水烫过、有块状或条状灰白色坏死状,心内膜有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区别诊断。鸭脑炎病区别诊断必须从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以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进行。
1.与流行病学区别: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鸭,尤其是10日龄以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性脑炎和鸭病毒性脑炎则不同,这3种病均发生于10--7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这是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3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区别。
2.与特征性症状区别:患病雏鸭死亡前后发生角弓反张症状,应考虑可能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发生间隙性不断转圈和倒地,不断滚动等症状,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症状,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
3.与特征性病变区别:患鸭心包、肝、气囊和脑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鸭脑壳严重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灶,肝脏呈黄斑驳为特征,可能是大肠杆菌引起脑炎所致;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斑驳状,可能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患鸭大肠组织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淡并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坏死灶,可能是鸭病毒性脑炎病毒所致。
(三)防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首免以10日龄左右为好,二免在首免后2--3周进行。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因应激而引起的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疫苗免疫,在1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注射。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3.鸭病毒性肝炎:目前有免疫性良好的弱毒苗,但该病流行面仍然较广,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与商业操作有关。该苗免疫种鸭,可达到预防雏鸭的结果,而目前很少免疫种鸭,使雏鸭对该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染而受到危害。种鸭免疫,在产蛋前15天用疫苗免疫,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达到抵抗强毒的感染,预防该病的发生。雏鸭免疫:雏鸭出壳48小时内用弱苗进行免疫,免疫后7天内必须进行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强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而引起发病。雏鸭群发病时,可用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作紧急预防,该法有良好的效果。
4.鸭病毒性脑炎:(1)肉鸭免疫:饲养期为40天内的肉鸭。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在5--7日龄时进行免疫;无该病流行区域,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饲养期在40天以上的肉鸭,首免可在5--7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二免在首免后30天左右,每只注射0.5--1.0毫升灭活苗。(2)种鸭、蛋鸭免疫:首免和二免按肉鸭方法进行。三免在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肉种鸭和种番鸭每只肌肉注射1.0--1.5毫升,蛋鸭每只肌肉注射1.0毫升。四免在三免后2--3个月进行,剂量同三免。(3)紧急预防:烧毁或深埋患病死鸭,对场地、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鸭可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每公斤体重用2毫升,雏鸭1--2毫升,同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注射抗体后,也应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进行注射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带毒污染的传播。
有疫病流行区域,商品鸭应全进全出;平时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种蛋、孵场、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饲养场地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6:14
鸭脑炎病的区别诊断与防治
(一)疫病特性。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为80%--95%,死亡率在50%以上。患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以及有芝麻至绿豆大灰白色坏死灶和肝脏稍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块、呈黄斑驳状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不等,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患鸭运动失调,身体偏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颈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4.鸭病毒性脑炎:该病是由禽流感H5亚型毒株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致死力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70日龄雏鸭和仔鸭,其他日龄也感染发病。但因感染日龄和品种的差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高低不等。发病率一般为60%--95%,死亡率为40%--80%。患鸭有间隙性不断转圈运动,尤其在应激下转圈的次数大幅度增加,转圈后倒地不断滚动,腹部朝天两腿不断划动等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呈现头颈部不断作点头动作,或歪头、勾头等特征性症状。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脑组织充血,尤其在大脑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小如芝麻绿豆、大如小蚕豆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肌颜色变淡,像开水烫过、有块状或条状灰白色坏死状,心内膜有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区别诊断。鸭脑炎病区别诊断必须从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以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进行。
1.与流行病学区别: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鸭,尤其是10日龄以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性脑炎和鸭病毒性脑炎则不同,这3种病均发生于10--7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这是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3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区别。
2.与特征性症状区别:患病雏鸭死亡前后发生角弓反张症状,应考虑可能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发生间隙性不断转圈和倒地,不断滚动等症状,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症状,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
3.与特征性病变区别:患鸭心包、肝、气囊和脑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鸭脑壳严重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灶,肝脏呈黄斑驳为特征,可能是大肠杆菌引起脑炎所致;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斑驳状,可能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患鸭大肠组织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淡并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坏死灶,可能是鸭病毒性脑炎病毒所致。
(三)防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首免以10日龄左右为好,二免在首免后2--3周进行。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因应激而引起的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疫苗免疫,在1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注射。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3.鸭病毒性肝炎:目前有免疫性良好的弱毒苗,但该病流行面仍然较广,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与商业操作有关。该苗免疫种鸭,可达到预防雏鸭的结果,而目前很少免疫种鸭,使雏鸭对该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染而受到危害。种鸭免疫,在产蛋前15天用疫苗免疫,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达到抵抗强毒的感染,预防该病的发生。雏鸭免疫:雏鸭出壳48小时内用弱苗进行免疫,免疫后7天内必须进行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强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而引起发病。雏鸭群发病时,可用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作紧急预防,该法有良好的效果。
4.鸭病毒性脑炎:(1)肉鸭免疫:饲养期为40天内的肉鸭。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在5--7日龄时进行免疫;无该病流行区域,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饲养期在40天以上的肉鸭,首免可在5--7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二免在首免后30天左右,每只注射0.5--1.0毫升灭活苗。(2)种鸭、蛋鸭免疫:首免和二免按肉鸭方法进行。三免在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肉种鸭和种番鸭每只肌肉注射1.0--1.5毫升,蛋鸭每只肌肉注射1.0毫升。四免在三免后2--3个月进行,剂量同三免。(3)紧急预防:烧毁或深埋患病死鸭,对场地、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鸭可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每公斤体重用2毫升,雏鸭1--2毫升,同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注射抗体后,也应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进行注射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带毒污染的传播。
有疫病流行区域,商品鸭应全进全出;平时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种蛋、孵场、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饲养场地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16:15
鸭脑炎病的区别诊断与防治
(一)疫病特性。引起鸭脑炎病的4种疫病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天左右至7周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病程。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高低不等,高者可达80%。患鸭呈现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特征性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尤其是神经症状的病例,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纤维素渗透物附着。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致,主要侵害10日龄至5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为80%--95%,死亡率在50%以上。患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以及有芝麻至绿豆大灰白色坏死灶和肝脏稍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块、呈黄斑驳状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但因感染的日龄有差异,死亡率高低不等,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患鸭运动失调,身体偏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颈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4.鸭病毒性脑炎:该病是由禽流感H5亚型毒株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致死力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70日龄雏鸭和仔鸭,其他日龄也感染发病。但因感染日龄和品种的差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高低不等。发病率一般为60%--95%,死亡率为40%--80%。患鸭有间隙性不断转圈运动,尤其在应激下转圈的次数大幅度增加,转圈后倒地不断滚动,腹部朝天两腿不断划动等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呈现头颈部不断作点头动作,或歪头、勾头等特征性症状。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脑组织充血,尤其在大脑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小如芝麻绿豆、大如小蚕豆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肌颜色变淡,像开水烫过、有块状或条状灰白色坏死状,心内膜有出血斑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区别诊断。鸭脑炎病区别诊断必须从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以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进行。
1.与流行病学区别: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鸭,尤其是10日龄以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性脑炎和鸭病毒性脑炎则不同,这3种病均发生于10--70日龄的雏鸭和仔鸭。这是鸭病毒性肝炎与其他3种传染病流行病学区别。
2.与特征性症状区别:患病雏鸭死亡前后发生角弓反张症状,应考虑可能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发生间隙性不断转圈和倒地,不断滚动等症状,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病雏鸭和仔鸭死前有转圈、倒地、两腿乱划动等症状,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
3.与特征性病变区别:患鸭心包、肝、气囊和脑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患鸭脑壳严重出血,脑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灶,肝脏呈黄斑驳为特征,可能是大肠杆菌引起脑炎所致;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淡红色斑驳状,可能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患鸭大肠组织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淡并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坏死灶,可能是鸭病毒性脑炎病毒所致。
(三)防治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首免以10日龄左右为好,二免在首免后2--3周进行。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因应激而引起的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2.鸭大肠杆菌性脑炎:疫苗免疫,在10日龄左右进行免疫注射。注射疫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可减少免疫早期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
3.鸭病毒性肝炎:目前有免疫性良好的弱毒苗,但该病流行面仍然较广,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与商业操作有关。该苗免疫种鸭,可达到预防雏鸭的结果,而目前很少免疫种鸭,使雏鸭对该病毒具有高度易感染而受到危害。种鸭免疫,在产蛋前15天用疫苗免疫,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达到抵抗强毒的感染,预防该病的发生。雏鸭免疫:雏鸭出壳48小时内用弱苗进行免疫,免疫后7天内必须进行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强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而引起发病。雏鸭群发病时,可用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作紧急预防,该法有良好的效果。
4.鸭病毒性脑炎:(1)肉鸭免疫:饲养期为40天内的肉鸭。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在5--7日龄时进行免疫;无该病流行区域,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饲养期在40天以上的肉鸭,首免可在5--7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灭活苗。二免在首免后30天左右,每只注射0.5--1.0毫升灭活苗。(2)种鸭、蛋鸭免疫:首免和二免按肉鸭方法进行。三免在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肉种鸭和种番鸭每只肌肉注射1.0--1.5毫升,蛋鸭每只肌肉注射1.0毫升。四免在三免后2--3个月进行,剂量同三免。(3)紧急预防:烧毁或深埋患病死鸭,对场地、用具进行消毒。未出现症状的鸭可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每公斤体重用2毫升,雏鸭1--2毫升,同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注射抗体后,也应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进行注射时应勤换针头,防止带毒污染的传播。
有疫病流行区域,商品鸭应全进全出;平时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种蛋、孵场、饲养用具应定期消毒;饲养场地应彻底清洗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