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幽赏录》 (快,有加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21:3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7 11:08
杭州的美景可谓天下皆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也流传已久。也因为杭州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少不了外出赏景的雅趣风俗。而“西溪楼啖煨笋”就是明清时期至民国几代杭州人春季出游的一件赏心乐事。
旧时,西溪盛产竹笋,钱塘门外至老余杭一带,自古以产笋而闻名。所产竹笋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多。西溪最出名笋品是燕笋,因这种笋初露地面时,正是燕子至时,其色紫苞,故名。西溪另一款名笋,称之“圆笋”。明代冯梦祯曾说:“法华多笋,日进钱塘门,以餐杭人购笋之需。”而法华山就在西溪。据上世纪三十年代《杭州新报》记载:“杭州蔬之最佳者,莫如笋,盖四时皆有……春时有春笋,一名本园笋,夏月从土中掘得者,名边笋,冬月名潭笋。钱塘、古荡、法华山、留下并余杭等处,多茅笋,乃茅竹所生。”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还说:“西溪啖笋至美。西溪竹林最多,笋产极盛。笋味之美,少得其真。”
那么古人津津乐道的“西溪煨笋”是怎样做成的?古籍中也有答案。《遵生八笺》记载有“煨笋”的做法:“每于春中笋抽正肥,就彼竹下扫叶煨笋。至熟,刀截剥食,竹林清味,鲜美无比。”那么,这一款被古人称之“西溪煨笋”的小菜现在还有吗?
我请教过蒋村土生土长的西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庆漾先生。他说,过去西溪农民有一种很“乡土”的食笋方法,称作“黄泥烤笋”。现在用这种方法烧笋的人已经不多了,做法是这样的:先取黄泥、盐和清水拌成厚泥糊,涂裹在嫩笋的外壳上;然后将涂泥的笋,在炭火中烤至泥质干燥色白、发硬,取出;敲掉笋外壳的黄泥,剥壳去根,再将笋肉切片或丝,装盘。另备姜末、酱油、麻油和味精放在碗中拌和,浇在笋片上,就可以开吃了。沈先生说,做煨笋的作料与做功要求甚严:一是笋须刚出土的新鲜竹笋;二是火候有讲究;烤久了笋会变味;火候不到,则有生腥味,也很难入口。若厨艺了得,则笋肉鲜嫩,入口清香甘纯。
听人说,从前老余杭一带农民到湿地劳作,路途较远,中午回家吃饭不方便,就在竹林里就地挖笋,用此方法火煨竹笋充饥,既美味,又果腹,备受农夫欢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8:16
四时幽赏录
作 者:(明)高濂撰
春时幽赏:
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保俶塔看晓山。西溪楼啖煨笋。登东城望桑麻。三塔基看春草。初阳台望春树。山满楼观柳。苏堤看桃花。西泠桥玩落月。天然阁上看雨。
夏时幽赏:
苏堤看新绿。东郊玩蚕山。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压堤桥夜宿。湖心亭采莼。晴湖视水面流虹。山晚听轻雨断雨。乘露剖莲涤藕。空亭坐月鸣琴。观湖上风雨欲来。步山径野花幽鸟。
秋时幽赏:
西泠桥畔醉红树。宝石山下看塔灯。满家巷赏桂花。三塔基听落雁。胜果寺月岩望月。水乐洞雨后听泉。资岩山下看石笋。北高峰顶观云海。策杖林园访菊。乘舟风雨听芦。保俶塔顶观海日。六和塔夜玩风潮。
冬时幽赏:
湖东初晴远泛。雪霁策蹇寻梅。三节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山头玩赏茗花。登眺天目绝顶。山居听人说书。扫雪烹茶玩画。雪夜煨芋谈禅,山窗听雪敲竹。除夕登吴山看松盆,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高濂简介:
高濂,明代戏曲作家。字深甫,号瑞南,又号湖上桃花渔,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后隐居西湖。他约生于嘉靖初年,创作活动主要在万历前期。著有《遵生八笺》。明史无传,其精通音律,“能度曲,每开樽宴客,按拍高歌以为娱乐”,“又尝聚邻人为说宋江故事”。所谓诗词歌赋,鉴赏文物,无所不涉,琴棋书画,茶酒烹调,无所不通。家境富裕,隐居西湖,徜徉山水之间,“尝筑山满楼于跨虹桥,收藏古今书籍”,且以宋本为多,因之得以博览古今。所作《玉簪记》脍炙南北。其词风请丽和婉,独具一格。
“苏堤跨虹桥下东数步,为余小筑数椽,当湖南面,颜日:‘山满楼’。余每出游,巢居于上,倚阑玩堤,若与檐相接”。《遵生八笺·四时幽赏》中的这条记载,让后人了解到,西湖苏堤跨虹桥畔曾经住过一位风雅“闲人”,这位颇有生活情趣的山满楼主人正是明代著名戏曲家兼藏书家高濂。《四库全书总目》关于高濂生平的记载:“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明仁和(今杭州)人,以戏曲名于世。所著《遵生八笺》成书于万历19年,对养牛保健等方法,收辑其备。”
高濂所作传奇戏曲《节孝记》,分上下2卷,包括两个剧本。上卷《赋归记》写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节操;下卷《陈情记》写李密侍奉祖母的孝道。
《玉簪记》描写女道士陈妙常与潘必正的爱情故事。故事素材来源于《古今女史》。写南宋时陈娇莲与母亲避金兵乱,途中走失,娇莲入金陵城外女真观为女道士,法名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应试落第,不愿回乡,也寄居观内。一日妙常乘月明弹琴,潘生寻琴声来访。潘生奏〔雉朝飞〕,妙常奏〔广寒游〕,情意愈合,潘生遂以情挑,妙常以礼相拒。又一日,妙常在屋中假寐,潘生来访,在书桌上得妙常题情诗,遂共明心愿。一夜,潘生赴约会途中,被姑母训诫,又*他早日赴试,并亲送至江畔。妙常私雇小舟,追赶上潘生,以玉簪为表记相赠,潘生酬以鸳鸯扇坠,二人相泣而别。后潘生及第授官,得以成婚。全剧共34出。从第16出"弦里传情"(即"琴挑")起,再通过"旅邸相思"、"媒姑议亲"、"词□私情"(即"偷诗")、"姑阻佳期"(即"姑阻")、"知情*式"(即"*试")、"秋江哭别"(即"秋江")等出的发展,全剧展开了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深刻细致地揭示了两人的恋爱心理,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全剧语言典雅华美,是"着意填词"之作。在上述几个主要出折中,成功地表述了人物的心情,没有雕凿、堆砌的痕迹。虽有不合韵律处,但还是成为长期流传演出的名作。
所作传奇戏曲有《玉簪记》、《节孝记》;散曲现存小令十余支,套曲十余套,见于《南词韵选》、《南宫词记》、《吴*合编》、《词林逸响》等书。此外,有《雅尚斋诗草》初集、二集,《芳芷楼词》和《遵生八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