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3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3:45
窥基大师在《大乘法苑义林章》中,将世俗谛和胜义谛各分为四重,以阐述佛法的深刻内涵。世俗谛包括:
胜义谛则代表真谛,分为四重,前三重是境界义,即智慧对境的殊妙,第四重是道理义,超越言语表达,为废诠谈旨谛。
在三乘法中,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各有四重二谛,每乘在世俗谛和胜义谛上都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天台智顗提出的二谛理论更为复杂,理外二谛分为不即(生灭)与相即(无生),理内二谛分为不即(无量)与相即(无作),并根据教义层次进行诠释。
四重二谛,佛教哲学用语。是将真俗二谛开显为四重,在中土各宗中,三论宗和慈恩宗都有四重二谛说。三论宗的四重二谛,是就真俗二谛所含有空、二不二、非二非不二等意义互相对比而立论,从粗到细,立为四重。慈恩宗的四重二谛,则是于胜义(真)、世俗(俗)二谛各分四种,从浅到深,合为八谛。此外,天台宗对真俗二谛,依藏、通、别、圆四教来说,也可以说是四重二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