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2: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9:42
1659年(顺治十六年)二月,清军渡过怒江*近腾越州(今云南腾冲),明朝西南边境的地形险要,仅能容纳单骑通行。李定国洞察敌情,预判清军因连战连胜会轻敌冒进,于是决定在怒江以西二十里的磨盘山设下埋伏。他以泰安伯窦名望为第一伏,广昌侯高文贵为第二伏,武靖侯王国玺为第三伏,布下地雷阵,规定敌军进入后,首伏窦名望再发信号,后续伏兵依次启动。6000明军携带干粮,以防暴露行踪。
当清军在吴三桂等人带领下放松警惕进入伏击区时,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泄露了伏击计划。吴三桂得知后惊慌失措,立即下令撤退并搜寻伏兵。然而,明军因未接到命令,陷入被动,损失惨重。窦名望*鸣炮迎战,二伏、三伏军随后加入,战斗激烈,清将沙里布等战死,但明军也付出重大代价,李定国坐镇山头指挥增援,成功击退追兵。然而,因战损严重,李定国决定撤出腾越,命吴三省断后并收编残部,自己率主力南下孟定。
磨盘山战役是李定国对清军的一次有力反击,清廷为此惩罚了多名将领。这场战役显示了李定国即便在军力劣势下,仍能组织有效抵抗,足见其卓越军事才能。然而,追击清军在粮草供应不足后撤回昆明,南明军队虽多,但撤退时缺乏统一指挥,导致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反击。
撤退后,李定国率部南撤,与永历帝失联。清军入滇后,暴行累累,激起云南各族百姓的反抗。李定国号召民众抗清,各地少数民族的抵抗活动如火如荼,虽然最终失败,但他们的英勇抗争精神令人敬佩,为民族解放不惜流血牺牲。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下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