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0: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6:39
介质光的色散现象需要具备折射光的介质。在介质界面上,不同波长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折射角度不同,进而实现光的色散。牛顿在1672年通过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这是首次进行的色散实验。
描述色散规律通常使用介质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dn/dλ与波长λ的关系。任何介质的色散现象可以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在可见光区域内,红光的频率最小,紫光的频率最大,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约为3.0×10^8m/s。然而,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并且各频率光的速度互不相同。红光传播速度较大,紫光的传播速度较小,因此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较低,对紫光的折射率较高。
当不同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三棱镜时,红光发生的偏折最少,因此其在光谱中位于靠近顶角的一端。相反,紫光频率较高,在介质中的折射率较大,因此在光谱中位于最靠近棱镜底边的一端。由此,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光的色散现象,即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因折射率不同而分离,形成彩色光谱。
光的色散(Dispersion of light )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复色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光纤中由光源光谱成分中不同波长的不同群速度所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的现象。色散也是对光纤的一个传播参数与波长关系的描述。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或折射率n=c/v)随光的频率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光的色散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