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2: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21:35
常袋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前,它曾隶属于洛阳县。1955年,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动,孟津县接管了原洛阳县一区(麻屯区)的一部分,包括常袋镇。1962年,常袋镇建立了人民公社,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1984年转变为常袋乡。2011年4月8日,常袋乡正式升格为常袋镇,结束了其乡级行政身份。
地理位置上,常袋镇坐落在丘陵地带,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黄壤土、红黏土加燎礓和黑卤土。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豆类、谷子和红薯。建国初期,小麦亩产仅100斤,随后产量逐年增加,1984年夏粮总产量达到1216万斤,平均每亩产436斤。1985年尽管遭遇干旱,夏粮产量仍达1550.7万斤,亩产保持在442斤。
1980年后,烟叶成为常袋镇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5年,烟叶种植面积4034亩,占经济作物的62%,单产263斤,总产量达105.9万斤,产值约120万元。
在农业机械方面,1985年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048.4马力,机耕面积占播种面积的15.3%,机收面积仅占0.3%。农村用电量42万度,化肥施用量高达443万斤,其中氮肥占64%。养殖业方面,牛为主要大牲畜,1985年存栏3842头,其中母牛占比42.3%。
尽管林木资源有限,常袋镇在1984年至1985年间积极造林,同时发展果园,面积达到1536亩。而水资源方面,由于早期匮乏,1970年后通过逐步水利建设,灌溉面积显著扩大。
乡镇企业方面,自1969年创立以来,常袋镇企业发展迅速,至1985年共有12个企业,从业人员近1400人,彩色印刷厂和煤矿设备厂产值分别为18万元和20万元。同时,个体经济也蓬勃发展,个体商户遍布各村。
在商业发展上,常袋村从建国初的小型零售店发展到1985年的中心集镇,集市交易活跃,各类门市和摊点众多。此外,拐坪村因眼镜生产而成为专业村,年收入约3万元。
交通方面,常袋镇过去的交通条件有限,但通过公路建设和拓宽,到1985年已有更多的道路连通。教育方面,从*初年的私塾和初小发展到1985年的多所学校,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体系。
在文化和社会事务方面,常袋镇有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唢呐艺术、业余剧社和民间社火,以及健全的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体系。1997年,常袋镇成为孟津县的一部分,面积和人口都有所增长,随着时代变迁,常袋镇的面貌不断更新发展。
扩展资料
常袋镇位于孟津县西南部,北依黄河小浪底旅游风景区,南临古都洛阳,小浪底专用线贯穿全境,洛阳机场紧临乡境,连霍高速公路由镇区南境穿过,洛阳北部交通干线王常路和常平路在此交叉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是八方宾朋投资兴业的黄金热土。常袋镇南与麻屯镇毗邻,北和城关镇、小浪底镇相连,东接朝阳镇,西与横水镇及新安县接壤。小浪底专用线沿线有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众多工厂企业,常袋红提葡萄远近闻名。全镇辖19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3.2万人口,总面积56平方公里。2011年4月8日,常袋乡撤乡建镇,更名为现在的常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