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0: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4:51
冯五爷二十五岁时,父母去世,他为了生活,带着家人从家乡卖房卖地,来到天津卫,投靠兄长,希望找到一条通天的路。他心气高,但天津卫是商埠,念书的人很少受到重视,他眼热别人发财,决定下海做生意。他选择了开饭馆,因为中国人喜欢吃饭,天津的钱主要在商人手里,商人之间的往来大多在饭桌上。加上天津产盐,人们口味重,宁波菜咸,正合口味。于是他决定开一个宁波风味的饭馆,取名“状元楼”,并请了一位宁波厨子做菜。饭馆开张后,天天坐满堂,晚上还得“翻台”,上两拨客人。
冯五爷心花怒放,但后来他发现赚钱并不多。他纳闷,为什么金河银河往钱匣子里流,却反而出了赤字?他发现厨房里的鸡鸭鱼肉,大部分都被厨子伙计们截墙扔出去,外边有人接应。状元楼有多少钱经得住天天往外扔?他开刀了,除了那个从宁波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没动,其余伙计全被轰走,斩草除根换一拨人,还有后院墙头安装电网,但账上仍是赤字。
冯五爷不信自己*,他天天到馆子瞪大眼珠,内内外外巡视一番,却看不出半点毛病。他发现买卖赛人,靠一股气儿活着,气泄了,谁也没辙。状元楼就像破皮球,撒气露风,眼瞅着败落下来。买卖愈少,客人愈少;油水没油,伙计散伙。饭厅有时只开半边灯了。
冯五爷心里只剩下一点不服。有一天,身边使唤的小僮告诉他,状元楼里最大的偷儿就是那个从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据说他偷瘾极大,无日不偷,无时不偷,无物不偷,每晚回家必偷一样东西走,而且偷术极高,绝对查看不出。冯五爷不肯相信,这胖厨子当年给自己父亲做饭,胖厨子的父亲给自己爷爷做饭,他家的根早扎在冯家了。倘若他是贼,谁还会不是贼?
但冯五爷毕竟干了两年的买卖,看到的假笑比真笑多,听到的假话比真话多,心里也多了一个心眼儿。他决定在晚上到饭馆前厅,搬一把藤椅,撂在通风处,仰面一躺,说是歇凉,实是捉贼。不久,胖厨子封上炉火,从厨房出来,正要回家。他光着脑袋一身肉,下边只穿一条大白裤衩,趿拉一双破布鞋,肩上搭一条汗巾,手提一盏纸灯笼。他瞅见老板,并不急着脱身离去,而是站着说话。那模样像是说:您就放开眼瞧吧!冯五爷心里琢磨,这光头光身,往哪儿藏掖?破鞋里也塞不了一盒烟呵!灯笼通明雪亮,里头放点嘛也都能照出来。裤衩虽大,但给大厅里来回来去的风一吹,大腿*的轮廓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有嘛?是不是搭在肩上那条擦汗的手巾里裹着点什么?他刚生疑,不等他说,胖厨子已把汗巾从肩上拿下,扔给小僮,说道:“外边都凉了,我带这条大毛巾做什么,烦你给搭在后院的晾衣绳上吧!”说完辞过冯五爷,手提灯笼,大摇大摆走了。
冯五爷叫小僮打开毛巾,里头什么也没有,差点冤枉好人。但失败后,他三天没说话,第四天就把状元楼关了。有人劝他重返文苑,接着念书,他摇头叹息。念书得信书。他连念书的人能耐还是不念书的人能耐都弄不清,哪还会有念书的心思?
冯骥才 浙江宁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