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_百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8:5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1:25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性爱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价值由什么来决定?通过什么来判断?
人是会死的,但是人类社会是永存的。那么从人类社会的角度,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可以永恒的那一条属性,就是你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也就是人的价值。
而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你的社会贡献,其实可以等同于你对人们的贡献。有的时候不需要创造劳动价值,仅仅一句表达关怀的话,就能给别人带来很大贡献。那么这种贡献如何衡量呢?你对人们的贡献的大小,其实基本上可以通过人们对你的尊重程度来得到反映。也就是说你的价值可以通过你的社会关系来判断。“价值”“贡献”都是抽象的,而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是我们能够切实体会的到的,相对来说它是现实的。
所以说“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1:28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界定,标志是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界定,标志是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1、猿猴变人前后,人的“本性”/“本质”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
2、猿猴变人以后,人类“本性”/“本质”不断完善但永远也不会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
3、人的“本性”/“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完善的。
4、这一界定指出了“本性”/“本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固有的”),与人共始终的(“抽象物”),同时又是可以变化发展的(“不是永恒的”)。
5、这一界定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坚持了辩证法,坚持了与时俱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1:28
人的直接的、利己的需要,以及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方式肯定要把人们相互联系起来,人只有在社会联系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本质。这里所说的“社会”已经不是与个人相对立而存在的抽象物,而是说个人完成自己生命表现、满足自己需要的内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在这个承认自己是人并按着人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直接证实和实现了”自己的“人的本质”,即人的“社会的本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1:32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以下几方面涵义:
首先,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这种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如一个人是奴隶还是奴隶主、地主还是农民、资本家还是工人等,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其次,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应该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把握人。社会关系简单地说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进一步说可以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再进一步,还可以分为若干方面,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生产关系、业缘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以及道德关系、宗教关系、法律关系,等等。要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就应该从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入手。
最后,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有主次之分。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起着基础的支配的作用,它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人在生产活动、交换活动、分配活动以及消费活动中所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的集团实际上就是不同的阶级。政治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关系,它是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人的社会地位不仅与人的经济地位有关,而且更与人的政治地位有关。在社会关系中,人际关系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不能仅仅从人际关系角度来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科学结论作庸俗化的理解,不能把这个科学结论看作是一些人大搞“关系学”的根据。社会关系当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能归结为人们平常所理解的那种狭隘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