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9: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皮黄腔是一种广义的戏曲声腔系统,由二簧腔和西皮腔为主要腔调,涵盖众多剧种如徽剧、汉剧、京剧、粤剧、湘剧、赣剧、桂剧等,甚至包括川剧胡琴腔和滇剧中的襄阳腔、胡琴腔,全国有超过20种剧种受到其影响。
尽管皮簧各剧种在音乐上共享共同的元素,如都沿用七言或十言的对偶句式,慢速和中速板式中的音节划分,以及以原板为基础的板式演变,但它们在音乐特色上各有千秋。比如,京剧的二簧慢三眼唱腔细腻华彩,拖腔曲折,而徽调则相对朴实,旋律起伏不大,徽戏的促调在京剧中也有所调整。川剧胡琴腔则音色简单,过门较少,拖腔短促。湘剧南路和汉剧在旋律延伸和拖腔处理上独特,给人跌宕婉转的感受。
方言差异和语音调值的不同,如徽戏中的阳上与阴去在京剧中没有对应,粤剧、桂剧的闭口音在其他皮簧剧种中也不常见,导致了各剧种在旋律和句尾落音上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尽管西皮、二簧的上下句结音和终止音以及某些基本音调是共享的,但旋律的独特性是皮黄腔各剧种的鲜明标识。
皮黄腔是四大声腔系统之一,是“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剧种均属于此系。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皮黄腔各剧种在音乐上各具特色,但共同之处在于:不论西皮还是二黄,在词格上都沿用七言或十言的对偶句式,并都用胡琴作为主奏乐器。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是由吹腔、高拨子演变而成。在有些剧种中,“西皮”“二黄”又被分别称为“北路”、“南路”,合称“南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