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8: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7:38
脂肪吸收的过程起始于食物中的三酰甘油与蛋白质在十二指肠内的相遇。消化道激素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在此时被激活,它的作用是刺激胰腺分泌、胆囊收缩和Oddi括约肌的开放。脂肪随后经胆盐乳化,形成约5纳米的水溶性微粒,这些微粒由胆盐的亲水端向外、亲脂端向内的结构包裹,便于被水溶性胰脂肪酶分解为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
在小肠黏膜表面,这些微粒通过被动扩散,被刷状缘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与此同时,胆盐则留在肠腔内,大部分在回肠末段被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以备后续利用。甘油一酯在上皮细胞内被分解为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在内质网中重新合成三酰甘油,并与细胞合成的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形成稳定的乳糜粒,随后进入乳糜淋巴管和血循环。
如果这个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如梗阻性或反流性黄疸导致的胆汁缺乏,肠道疾病如乳糜泻或炎症,或者胰酶缺乏如囊性纤维性变,都可能导致脂肪吸收不良,引发脂肪泻。例如,渗出性肠病是一种淋巴系统异常的疾病,表现为腹泻、脂肪泻、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可以通过追踪131Ⅰ标记的白蛋白来诊断。这些情况都揭示了脂肪吸收不良的多种可能原因和临床表现。
脂肪吸收不良又称脂肪泻是由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的综合征,可在多种疾病中见到,如胰、肝、胆及肠道疾病由于肠道病变引起的脂肪泻,多同时伴有其他多种营养素的吸收不良,称之谓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是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脂肪不能被小肠充分吸收,从而导致腹泻、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就叫做吸收不良综合征。其中有一类疾病过去病因不明,称之为特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或乳糜泻(celiac disease),由于对麦类食物中的麸质(gluten)发生过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