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3: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4:43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
2015年7月29日 span= 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发布,中医整脊科医师列入中医职业行列,吹响了脊柱诊疗*的号角,也迎来了“椎曲论”时代的曙光!
本文将从开创脊柱诊疗椎曲论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形成与发展成熟的脉络,进行简单梳理和论述韦教授创建椎曲论的历程,以及对现代脊柱医学诊疗的巨大影响进行简述,管窥之见,以飨读者。
一、韦以宗开创椎曲论时代背景
自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ixter和Barr合写的“累及椎管的椎间盘破裂”一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将19名腰背痛病人归因于髓核疝并经手术证实和命名“椎间盘破裂”以后,被人誉为开创了所谓的“椎间盘时代(dynasty of the disc)”,半个多世纪以来,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成为“金科玉律”般的病因病例学说。
随之而起的手术切除疗法风靡全球。在国外已有专家认识到椎间盘手术缺点,据2001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报导,其成功率分别是45和54,其中有35需再次手术。
在中国,这一疗法已普及到县一级医院。据一些资料报道,国内对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率达80以上,出现了“*疯狂”,乃至“滥杀无辜”(施杞语)。此外,还有人盲目的为了对付椎间盘,在国内引进一些被外国人已经放弃了的“洋疗法”,肆无忌惮的吹捧其疗效,欺骗伤病员,例如:什么溶核术、切吸术、射频消融术、摘除术等等。
但现实告诉我们的是椎间盘手术后,由于椎间盘摘除或者消融,椎间隙变窄,椎体塌陷;另一方面,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结构力学紊乱,如腰椎侧弯,椎曲变直未能纠正,继发多个椎间盘突出、退变;手术创伤及出血引起的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引起脊柱滑移。
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生物力学,从而继发创伤性骨、纤维结构增生;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后,后方软组织突入椎管并与硬膜粘连;脊柱融合术后引起的椎板增厚;手术不慎,椎管内遗留碎骨块。这一系列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已经不断出现在报刊报导及学术期刊的论文中。
现实生活中有些医生受到经济利益驱动,积极动员病人做手术,椎间盘手术后,手术医生会告诉你:“你的椎间盘切除手术非常成功,下面康复与否是你自己的事。”还有些人自吹祖传灵丹妙药让病人卧床,宣扬椎间盘缩小或回复是自己功劳,来蒙蔽病人,岂不知突出的椎间盘本身就有吸纳和复位的功能。
毋容置疑,椎间盘学说为很多伤病员解除了痛苦,但其导致诸多并发症、后遗症的最严重缺失,正如美国骨科医师学会会长Jamcs.H.Beaty指出:“切除椎间盘是为了缓解坐骨神经痛,但却不能恢复腰椎的正常力学问题。”
二、韦以宗开创脊柱诊疗椎曲论的基础
韦以宗教授从医五十年,上世纪70年代,在广西医科大学进修骨科后,就开展了椎间盘的手术,并熟读葛宝丰院士的《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损伤》一书。70年代末,又参加了冯天有新医正骨*。同时,他研究中国骨科技术史,并精通历代中医骨科文献。80年代初,又在天津医院进修骨科和脊柱外科。
可以这样说,他已熟悉乃至精通中西两家对脊柱伤病诊疗的理论和临床技能。因而在临床中,无论西医手术疗法或是中医正骨推拿、针灸疗法,都无法完全解决脊柱的伤病问题。葛宝丰院士曾指出:“脊柱伤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力学问题。”为此,他深入研究人类脊柱椎曲的形成机理,从生物学角度一个一个解开脊柱运动力学未知之谜。
韦教授主要从二个方面对脊柱椎间盘进行了剖析和研究:
(一)椎间盘自身有否动力结构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在脊柱运动过程中是靠肌肉和神经的协同作用,椎间盘以复杂的方式承担负荷,腰椎的屈曲伸展及侧屈可对椎间盘产生拉伸和压缩应力,而腰椎旋转椎间盘的受力主要为剪切应力。椎间盘作为富含水的组织,在整个运动阶段中像一个垫子一样垫在椎体间,椎间盘只是具有流体静力学的功能,起到储存和传递负荷的作用。
韦以宗教授研究表明椎间盘流体静力源自椎曲的形成。椎间盘的生长发育源自脊索,当体节形成后,脊索细胞残留形成髓核,在整个脊柱发育过程中,均稳定于椎体之间至出生后6个月。在这个生长发育阶段,所有的髓核均是静态状态。
当儿童6个月开始坐立,腰曲出现,至一周岁站立行走,颈曲出现,颈腰曲的出现,椎间隙出现前宽后窄,髓核在椎体应力作用下,被推向前方,如此,椎间隙出现原来新生儿时髓核的空间,此空间逐渐充盈水份,髓核开始具备在椎体运动下产生流体静力。由此可见椎间盘自身没有动力结构。
(二)椎间盘为什么能“突出” ,韦以宗的研究再次证实椎体运动是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动力。髓核及其连接上下椎体的纤维环组成的椎间盘是紧密连接上下椎体的,因此,椎体的任何运动都可带动椎间盘的运动,也就是说,没有椎体的移动,椎间盘是不能自主突出的。
一旦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椎体塌陷、旋转,关节突关节必成角状交锁,并影响到上下关节突的交锁,椎体倾斜、旋转,出现扭曲性侧弯,这就是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后,几乎都出现椎曲变直,上段腰椎旋转、侧弯、倾斜的影像学改变的机制。
另一方面,由于椎曲紊乱,腰椎侧弯、倾斜,腰椎在纵轴载荷应力下,纵轴力线位移,不仅加重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关节应力压迫,也可继发上一个椎间盘由于倾向性压应力作用下而突出。这就是临床上往往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又继发腰4、5,腰3、4椎间盘突出的机制所在。总之,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退化和脊柱不协调运动共同造成结果。
三、韦以宗开创脊柱诊疗椎曲论形成
韦以宗教授带领专家团队运用尸体解剖、动物实验、X线照片动态观察和临床分析,进行系列手法的运动力学、生物力学研究,如在骨盆牵引和侧板下各个腰椎间盘负压的动态测试;过伸牵引对腰大肌的作用与腰椎结构力学、运动力学的影响;颈椎、腰椎旋转法、侧扳法X线动态研究等等系列实验;同时,吸取既往经验教训,掌握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注意事项。
提出著名的椎曲论这个治病又治人的科学道理,使脊柱诊疗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02年9月16日,中国中医药报记者白晓芸以“揭开中医整术的神秘面纱”,首次报导韦以宗教授提出的椎曲论。2004年6月,在德国美因兹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大会”上,韦以宗教授的“中国整脊学的椎曲论”学术演讲,引起国际医疗同仁的巨大轰动。
应德国学者的要求,在会后举办的“中国整脊学”*,韦以宗教授向欧洲同行科学的阐述了中国整脊学的椎曲论。首次在国际论坛上,向椎间盘王朝公开挑战。2012年7月,第九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大会在美国芝加哥召开,韦以宗的中国整脊学椎曲论引起100多名美国医师的极大兴趣。
2013年12月,美国*“针灸及东方医学认证机构(NCCAOM),将中国整脊学椎曲论为主的基本理论和手法批准列入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继续教育课程,开办*。随着2010年《中国整脊学》英文版全国发行,韦以宗的椎曲论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知。
韦以宗教授以人类脊柱的功能解剖作切入点,研究人类颈腰曲形成的机制,发现了腰大肌对腰曲形成的重要作用,得出了“腰椎不仅是整个脊柱结构力学的基础,也是运动力学的基础”的结论。
椎曲决定了椎管大小、神经根孔的大小、方位以及颈椎椎动脉的走向。椎曲紊乱起源于主要维持腰椎椎曲的四维肌力(以腰椎体前部左右各一的腰大肌为前二维,以腰椎体后部左右各一的竖脊肌为后二维)不平衡。脊椎损伤的病理核心是椎体位移、椎曲改变,并发椎间孔和椎管变形。
椎曲的力学紊乱是产生脊柱病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整脊调椎曲使椎曲恢复是治疗脊柱病的关键。运用接骨的治疗观,即要对位、对线、对轴,引申到脊柱劳损病治疗上,使调曲成为《中国整脊学》的主要治疗目标,“椎曲论”就成为解决脊柱力学的核心理论。为此而研究阐明的一圆、一说和四边形平衡理论,都是为“椎曲论”服务的。
据此,他提出“颈椎病所致颈椎骨关节紊乱病因不在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不仅仅是椎间盘压迫神经”、“腰椎滑脱症主要诱因是椎曲紊乱”、“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是动态狭窄”等等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
针对脊柱病的病因病理学,韦教授研究发明,并且获国家专利的“挂壁式四维整脊牵引床”,采取过伸悬吊牵引法是以牵引双下肢为主的过伸牵引法,充分调动了腰大肌对脊柱的伸展应力。通过四维悬吊牵引使位移的椎体得到复位,达到“筋柔骨正”,从而使紊乱的椎曲得到恢复或改善。达到临床满意疗效。
椎曲一旦发生变异,是因椎体及关节突关节产生位移。如此带动椎间盘纤维环的扭曲或撕裂,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椎动脉受损,严重的椎管狭窄压迫脊髓[8]。观察颈腰椎曲已成为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在治疗上,如果能调整椎曲恢复,症状体征随之消失,而且,复发率也低。颈腰椎曲既是生理的表现,也是病理的基础,诊断的依据和治疗目标。
惟椎曲论,明确了整脊学的治疗原则是以调曲为主。椎曲论的发现和应用,使整脊临床产生质的变化,审因论治,整体提高了整脊临床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为非手术疗法提供影像学的诊断和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改变了整个世界骨科届在非手术治疗脊柱劳损病及脊柱相关疾病没有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的混乱局面。
四、韦以宗开创脊柱诊疗“椎曲论时代“的形成
韦以宗教授2006年专著《中国整脊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中医整脊学的形成。与此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和民政部批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整脊分会,中国整脊有了自己的学术团体。
短短6年里,中医整脊学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韦以宗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出版《整脊学系列高校教材》,《韦以宗教授整脊图谱》,《中国整脊学?第二版》,2009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规司正式立项下达建立《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标准化任务,分别于2009年9月和2010年4月召开二次专家论证会,形成初稿。
并征资深专家论证,修订、定稿,于2010年12月全国中医药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召开论证会,原则上通过。于2011年6月在潮州市召开的“第七届中医整脊学术年会”,在学会内部开始推广,2012年9月再次终审,于2012年10月13日正式向社会发布。使整脊技术成为全国治疗脊柱疾病的推广实施标准。
把整脊脊柱保健师纳入其内的国家职业大典修订,并已完成整脊职业的调研和评审工作。
2003年至2014年6月止,一共举办过五十二期的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已接受培训的中国整脊师超过5000多人偏布全国各地及海外。
这样就形成了有高校教材、整脊学科标准、学科人才建设体系、临床运用等,形成了完备的学科体系。
五、韦以宗开创脊柱诊疗椎曲论时代的现实意义
韦以宗教授创立的解决脊柱劳损性疾病的创新诊疗体系,近10年来经全国15家科研协作医院应用,使6万余例严重颈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椎管狭窄症、青少年脊柱侧弯症等疑难脊柱诊疗患者获得康复,避免了手术痛苦或致残,目前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中医脊柱诊疗整脊诊疗指南”核心疗法。
自2006年推广以来至2013年统计,全国有200多家医院实施椎曲论的整脊疗法,北京光明骨伤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和甘肃省中医院等15家医院,多年来用《指南》的整脊疗法治疗既往需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33577例、颈椎管狭窄症345例、腰椎管狭窄症11037例、腰椎滑脱症541例、青少年脊柱侧弯症460例,合计 45960例。
这些病例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费是整脊疗法的3倍,青少年脊柱侧弯症手术治疗费是整脊治疗的10倍,其它各病是5倍。据此计算仅
上述15个单位几年来治疗5个脊柱疑难病就节省几十个亿的医疗费用,且使病人免一刀之苦,为中医诊疗开辟新天地。
韦以宗教授依据中国元素的《易经》宇宙运动圆道规律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运用整体思考代替片段思考,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用动态思考代替静止思考。通过科学验证,揭示了人类颈腰椎曲形成的机理及其相互关系,创立了“椎曲论“。
诺贝尔奖得住、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说过:“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历史上有不少的科学发明创造不被同时代人认同而为后世所公认。韦以宗开创的椎曲论时代已经到来,最终必将成为人类医学诊疗脊柱伤病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