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8: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2:48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和多领域学者。他早年在家中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途经上海时接触到世界地理书籍《瀛环志略》和西书,眼界大开。同年,他拜入康有为门下,与康并称“康梁”。
1895年,梁启超协助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积极投身维新运动,担任《万国公报》和《时务报》笔政,并在澳门创办《知新报》。1897年,他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奉命进呈《变法通议》,并负责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政变后,梁启超*日本,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倡导改良,反对*,对当时知识分子影响深远。在*初年,他支持袁世凯,参与政党合并和*权力争夺。1913年,任司法总长,反对袁世凯称帝,并参与反袁活动。1922年后,他转向学术研究,担任清华学校和国学研究院导师,著作丰富,尤其在史学和哲学领域有重大贡献。
梁启超的文学理论引入西方观念,他的“新文体”极具影响力,如1905年《俄罗斯*之影响》一文,展示了其独特的文体风格。他在书法上亦有所建树,早年研习欧阳询,后宗汉魏六朝碑刻。
梁启超在赋税思想上主张轻税、平税,反对传统赋税观念,对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有积极意义。他的生平和著作,如《中国历史研究法》和《饮冰室合集》,以及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都体现了他的深厚学识和爱国情怀。
《大学的精神》引收录了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梅贻琦、罗家伦、应星、罗岗、智效民、陈平原、钱理群、刘东、甘阳、李猛等关于大学精神与理念、大学问题与改革方面的讲演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