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麻黑老人话茶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7: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4:08
在云南易武的麻黑村,有一位87岁的老者何明忠,他出生于1926年,对茶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出生于石门坎三家村的茶林脚下,家族里曾经营着成兴昌茶号,这是在1933年建立的。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家的茶叶生意兴隆,伯父何金成甚至养了多达十三匹马来驮茶。1932年,他们全家搬到了现在的麻黑,那时的茶号众多,如张正鸿的鸿庆号和胡发兴的兴顺祥等,每年销售茶叶量可观。
麻黑村曾名为“大路边”,位于茶马古道旁,历史上曾有两百多户人家,包括回族和汉族。然而,因为历史动荡,如“回汉相争”导致麻黑大寨的衰落,只有少数人家迁移到大路边。老者回忆,大庙的建设与拆毁,反映了麻黑村的历史变迁,以及过往马帮与商旅的繁荣景象。
谈到制茶,何明忠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方式。过去一年收拢茶叶,不分春夏秋冬,现在则根据季节分开制作,工艺上不如过去精细。茶叶等级划分也有讲究,如尖子、二梭和老茶,以及金飞叶和老帕卡。过去,茶叶主要销往东南亚,如越南的莱州,如今则简化了制作流程和包装方式。
他还提到了茶叶种植的历史,民国时期茶园管理较为粗放,挖茶园以除草,而后来茶叶价值下降,管理方式也随之改变。易武的七子饼茶传统与诸葛亮的传说相关联,但这些故事更多的是情感寄托,而非历史事实。
何家的茶叶曾通过牛帮和马帮运往远方,如越南和泰国,而土改和合作社时期,茶叶生产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何明忠本人的教育背景和教书生涯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变迁。
总的来说,何明忠的故事揭示了茶山历史的脉络,以及茶叶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演变。虽然商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影响了茶叶的传统工艺,但尊重自然和适度管理的理念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