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7: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7:53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到了端午节,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哪种才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够。其实吃粽子也有很多讲究,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健康吃粽子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糯米温补脾胃
粽子一般由糯米组成,糯米又叫江米,是大米的一种,常被用来包粽子或熬粥。中医认为,其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所以一些脾胃气虚、常常腹泻的人吃了,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它还能够缓解气虚所导致的盗汗、妊娠后腰腹坠胀、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中医典籍《本草经疏论》里对糯米的养生保健作用做了充分的说明,说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指人体胃部)自温,力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
过食粽子加重肠胃负担
粽子可以分为素粽、荤粽、甜粽、咸粽。荤粽和咸粽的馅料多数是火腿、烧鸭、咸蛋黄等油脂高盐分高的食物,吃太多这类粽子自然会增加血液黏稠度,高盐馅料更会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加重胃部消化食物的负担。甜粽的馅料多为豆沙、枣泥之类糖类很高的食物,这一类大量进食后也会对胃造成负担。
这几类人应避免或少食粽子
1、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2、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3、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
4、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搭配蔬菜更利于肠胃健康
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也可以在食用粽子以后喝一些消食化积的养生茶。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