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7: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7:01
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贫苦农家的吉鸿昌,深受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年仅18岁,他放弃了学业,投身冯玉祥部队,凭借吃苦耐劳和正直勇猛,很快被提升为手*连连长,后晋升为营长。在外国人歧视中国人的时期,他勇敢地在胸前挂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展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921年,吉鸿昌回家乡时,倾尽所有创办吕北初级小学,规定贫家子弟免费入学,学校一度成为“豫东第一”。他始终坚持“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原则,即使身居高位,也牢记父亲“作官不许发财”的教诲,致力于公益事业。
1925年,他担任绥远省督统署骑兵团团长和警务处*,后升任第36旅旅长。吉鸿昌在任期间,积极投身*,参加西安之战,所部被誉为“铁军”。1928年,他担任第30师师长,致力于西北地区的发展与团结。
1930年中原大战中,吉鸿昌加入讨蒋行列,后被*接受改编,他却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试图加入*党。1931年,被*出国“考察”,他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尊严,写下“我是中国人”以*歧视。在国外,他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并积极寻求与苏联合作抗日。
1932年,上海事变后,他回国与*取得联系,出版《环球视察记》,并加入*党,转变为*主义战士。他策划起义,积极抗日,后与冯玉祥共同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担任前敌总指挥。
1933年,同盟军成立后,吉鸿昌与冯玉祥等抗日将领在张家口宣布抗日,但因内外压力,同盟军最终瓦解。1934年11月,吉鸿昌在法租界被暗杀,被捕后在法庭上表现出大无畏精神,临刑前写下遗言,表达对*的坚定信念和对敌人的愤慨。
吉鸿昌的一生,从贫苦农民到抗日将领,始终坚守父亲的教诲,践行清廉为官的理念,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后人尊崇的廉洁典范和爱国英雄。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根据地。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能够加入*的队伍,能够成为*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