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7:44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崆峒佛教,其影响力源远流长。这里融合了南传、北传和藏传佛教的轨迹,佛教文化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体现着崆峒人民的历史和现状。早在东周春秋时期,佛法已传入西域,甘肃,特别是崆峒地区,是早期接触佛法的区域,因地理位置特殊,成为西部少数民族融合的交汇点。
佛教在三国魏晋时期在崆峒地区大放异彩,石窟寺林立,香火鼎盛,如香山、大顶和兴教、石佛硖等地的石窟以及王母宫石窟等。隋唐时期,佛教成为国家宗教,崆峒山成为西北佛教丛林的中心。佛教在宋代发展多元,包括禅宗、天台宗等,元朝时更是兴盛,皇室成员甚至接受佛法影响。然而,清代后期,战乱导致佛寺几乎被毁,直至*,崆峒佛教虽仍为陇东重要丛林,但影响力大不如前。
郑浚等人为复兴崆峒佛教,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将佛事活动中心迁至平凉城,引入高僧弘扬佛法,并与佛经流通中心合作,普及佛法教育。佛籁精舍的建立,吸引了众多僧人和居士,佛教复兴初具规模。尽管历经变迁,崆峒山始终保持着佛道并存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佛教徒积极适应*,坚持农禅思想,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文化大*后,随着宗教*的恢复,崆峒佛教得以迅速恢复,新的佛教协会成立,标志着崆峒佛教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