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材望译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6:07
蹇材望,蜀地之人,任职湖州副知州。蒙古大军迫近,他慷慨决绝,誓死殉国,特制锡牌,刻“大宋忠臣蹇材望”字样,两块银子穿绳,悬挂胸前,宣称待元军攻城即自尽。此事广为流传,乡亲熟人皆知悉其事。
丙子年大年初一,蒙古兵攻破城池,混乱中,无人见其身影。推测其十有*已溺水自尽。不久,邻居惊异发现,蹇材望竟以蒙古装扮骑马归家,喜色满面,衣锦还乡之状。后来得知,他于城破前一晚出城投降。因此,元人任命其为本州同知。乡里人对此事议论纷纷。
此事在乡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人赞誉其忠诚勇敢,誓死守护国家,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也有人对他的行为持质疑态度,认为其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投降,有失大丈夫之风。这成为了一段关于忠诚、牺牲与选择的讨论话题。
蹇材望的锡牌和银子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上面的文字提醒着后人,忠诚与牺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而其最终的抉择,无论出于何种考量,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留给后人思考与反思。
此事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方面,人们对于蹇材望的忠诚和勇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坚守信仰,展现了大宋忠臣的气节。另一方面,对于其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的行为,也有人提出疑问,认为在国家存亡之际,应有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应轻易放弃抵抗。
通过这个事件,人们开始探讨忠诚、牺牲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国家危难时刻,不同个体如何处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蹇材望的锡牌与银子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提醒后人铭记历史,思考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利益时,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