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百科 | 细说紫砂泥料之目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2:09
理解紫砂泥的"目数",首先要明白这是描述泥料粗细的指标。"目数"即每英寸筛网上孔的数量,如60目表示每英寸有60个筛孔。紫砂泥料经过风化、杂质清除、粉碎,通过筛网过滤,不同目数的泥料产生不同的颗粒大小。
不同年代的紫砂泥目数不同,明代约为25~30目,清朝早期为35目,清中期则为55~60目。早期采用的手工炼制法,目数较低,泥质通透、颗粒粗,质感强。目数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泥料过筛后的颗粒直径,进而对紫砂壶的制作产生影响。
目数越大,颗粒越细,泥料越细腻,更易于塑形,但透气性较差;反之,目数越小,颗粒越大,透气性好,但塑形难度增加,成品率低。一般而言,60目以下的泥料较为粗糙,60目以上的泥料较为细腻。目数越小的泥料,烧制时更容易出现跳砂、鼓泡等问题。
王寅春《梅花周盘》使用了特定的目数泥料,展示了不同目数对壶的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80、100目的泥料常用于泥绘装饰,而16、24和32目的料则对工具损伤较大,易产生跳砂现象。
随着技术进步,1957年宜兴引进球磨机,使得紫砂泥料的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此后,雷蒙粉碎机成为过筛的常用设备,可达到140~200目。但在实际制作中,手工制壶的泥料目数通常控制在40目到60目之间,而机械制备的泥料则可达到更高目数。使用60目左右的泥料手工制壶,烧成后既细腻又有砂质感,泡养后光泽度好,吸水率适中,物理强度和透气性均佳,是制作紫砂壶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