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的其他名家(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5: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21:22
评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戏曲界占据重要位置,孕育了众多名家大师。本文将着重介绍几位评剧领域中杰出的艺术家,以展示评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李金顺。生于1896年的他,是天津市人。自幼被卖与养母,师从赵兰亭学习京剧老旦,后转向评戏,从张存凯、珍珠花、杨柳青、刘兆祥等名家学习,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与艺术素养。16岁时,他成为明玉剧社的主演,与多位杰出艺术家一同登台演出。17岁时,与花莲舫合作,不久便一炮而红。在安东(今丹东),李金顺与郭子元组成了元顺戏社,并在演出中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引起轰动。其艺术风格以高亢激越、泼辣奔放著称,人称“李派”,代表作品包括《王少安赶船》、《杜十娘》、《三节烈》、《桃花庵》、《移花接木》、《爱国娇》等。1938年,他入京、评、梆合班的聚祥社久演于天津,并偶有赴奉天、北京等地演出的经历。
接下来是李宝顺,1913年出生于天津。幼时曾学河北梆子,后改学评戏,师从张存凯,受珍珠花、杨柳青的影响。曾与李金顺、李银顺、花玉兰、新翠霞等艺术家一同演出。30岁时独立挑班,并在东北与京剧演员董盛岩合作,演出京剧《苏武牧羊》等剧。1956年在天津戏校任教,并在天津评剧院少年训练队任教。代表作品包括《对金瓶》、《劝爱宝》、《珍珠衫》等。他的艺术风格以根红苗正的李派为主,吸收了李金顺的唱腔艺术,并化刚为柔,讲究气、字、劲、味,追求音色美,以悠扬舒展的唱腔取胜。代表作品有《双配婚》、《起唱慢板》、《转跺板》等。
再来看李小霞,生于1907年的她,是河北丰润县人,与芙蓉花、花云舫、花小仙、十三妹并称为复盛戏社“五大名旦”。她从小学艺,从当时各流派中吸收艺术,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她的嗓音高亢明亮,行腔温柔圆润,擅长演绎悲剧。代表作品包括《夜审周子琴》、《因果美报》、《保龙山》、《李香莲卖画》等。1923年,她加入复盛戏社,在东三省和天津、北京、上海享有盛名。新中国成立后,李小霞在河北省戏校评剧班任教,培育了不少学生。
最后是花小仙,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小王庄。幼年时期,她面对贫困与饥饿,为了生存,被卖给一个寡妇做养女。在遭遇人贩子后,辗转到了一个唱大鼓的艺人和唱梆子的旦角处学艺。13岁时在大连登台亮相,并在《马寡妇开店》中扮演书童。后拜五大名珠之一的“盖五珠”为师,工青衣、花旦。她的艺术风格以嗓音甜润柔美、行腔抒情、表演真切著称,代表作品有《王少安赶船》和《花为媒》。1943年,她与李义芬离开舞台回哈尔滨。1951年应小白玉霜之邀,参加新中华评剧团,与中国评剧院合作,演出多部作品。她的艺术生涯长达数十年,与丈夫共同生活60余年,于1994年去世。
这几位评剧名家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为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故事展示了评剧艺术的魅力与生命力,同时也传递出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在评剧的发展历程中,这些艺术家们以独特的方式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