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权小说《使女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6小时前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57
女权意识的觉醒与毁灭,我们该何去何从?浅谈女权小说《使女的故事》
小说情节简述:奥芙弗雷德(Offred)是基列共和国(Republic of Gilead)的一名使女(Handmaid)。Offred是Gilead里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在这个国家里,她没有行动话语以及受教育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一般情况下,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外出一次购物,并且结伴而行相互监督,她们的行踪和举动会受到眼目(his eyes)的监视。这个疯狂的世界里,有着生态恶化核污染、经济危机宗教集权等问题,人类还等级分化,仇视和肆意杀戮。女性作为这场浩劫中主要但并非唯一的被压迫的对象,荒诞不经的故事在侍女以及其他受害者之间蔓延。
如此怪异又如此熟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使女的故事》是一本“假亦真时真亦假”的女权小说。阿特伍德的笔似乎在现实与虚无之间来回跳动,有人说这是一部反讽现实主义的未来小说,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反乌托邦,顾名思义与理想社会相反的形态,旨在揭示人性的弱点以及社会的缺陷。《使女的故事》中的基列国追求的“基列式的乌托邦社会”,实际上是个人自由的侵犯,以达到普世主义的理想状态。小说的渴望成为日常,反映了普通生活的现实。小说家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试图撕开现实的表层,留下虚无的意向,让人无从追寻。
痛感与觉醒
《使女的故事》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痛”,这种感受强烈而深刻,用“痛苦”来形容都显得过于肤浅。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搜索“性奴、割礼、罩帽、反同、堕胎、生殖正义”等疼痛字眼。这让我对人类“生而为人”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反思。小说的冲击力和后劲让我在看完的第二年仍然深感震撼,这促使我基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女权相关话题,写下一些浅薄的想法。
从“共和国的凝视”到“女性的自我审视”
在基列国,女性被剥夺了权利与话语权,成为*与生育的代名词。她们没有名字,只是附属品,被男性所控制。然而,女性对权利的追求从未停止。《使女的故事》中的Offred通过伪善的服从,在压迫中寻找生存的缝隙,试图维护自己的话语权利。然而,人类对权利的脆弱性导致了对权力的依赖。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凝视”下,内化出自我加予的道德规范,成为自我审视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女性始终处于被观看的位置,无论男性在不在场。
女性解放的道路
波伏娃(Beauvoir)提出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造就的”观点,强调了性别角色的社会建构性。女性的生殖功能和生产功能同样重要,这反驳了性一元论和经济一元论的单一解释。小说作者阿特伍德和波伏娃都认为,性能力是*女性和导致女性受*以及在男性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在基列国,女性被物化为生育工具,失去了个人自由和尊严。然而,女性的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社会变革和个人意识的觉醒。
结论与启示
《使女的故事》不仅是对女性压迫的深刻揭示,也是对女性解放的呼唤。它提醒我们,虽然现代社会看似给予女性更多的自由和平等,但女性仍然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压迫和不公。从生育控制到家庭暴力,从性*扰到性别歧视,女性的权益仍然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斗争。通过阅读和讨论这样的小说,我们可以增进对性别平等的理解,激发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行动。《使女的故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社会反思和进步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