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0:42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社会动荡,民生困顿,但上海这座都市却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这里充斥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以及权力与利益的复杂较量,形形色色的人物为了利益而趋炎附势。
吴荪甫的父亲吴老太爷,为了躲避战乱,从乡下来到上海,这个陌生的都市景象令他震惊,最终他在刺激中突然去世。吴府在哀悼期间,上海滩的权贵人物纷纷前来吊唁,他们聚集一堂,讨论战事、商谈生意,甚至利用这些场合进行社交活动。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看准机会,拉拢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提议他们联手投资公债市场,计划在股票交易中通过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取暴利。尽管杜竹斋有所犹豫,但赵伯韬透露的操纵战局的计划让他动摇,最终他们决定参与。
然而,这种金融市场的混乱和投机行为对工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孙吉人和王和甫等实业家提议吴荪甫联合有实力的人创建银行,以控制金融流通,发展交通和矿山等产业。吴荪甫对此充满野心,他热衷于与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对于那些落魄的资本家则毫不留情。很快,益中信托公司成立了。
然而家乡双桥镇的农民起义和工厂内的工人罢工给吴荪甫带来了压力。他启用了一个聪明的青年职员屠维岳,通过收买和策略,成功平息了罢工。然而,交易所的斗争逐渐升级,吴荪甫与赵伯韬的关系由联合转向对抗,益中公司成为赵伯韬“多头”与吴荪甫“空头”斗争的焦点。
赵伯韬意图趁吴荪甫资金紧张时吞并他的产业,但吴荪甫决定孤注一掷,甚至抵押了自己的丝厂和公馆进行最后的抵抗。他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的艰难。个人利益的冲突迫使他卷入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
面对公债市场的危机,赵伯韬利用权力对吴荪甫施压。在最紧张的时刻,杜竹斋的背叛让吴荪甫陷入绝境,他的事业宣告破产。这个故事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斗争和个体在其中的挣扎与无奈。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先后被译为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