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2:17
临潭县卓洛清真南寺,坐落在历史悠久的卓洛村,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380年明朝洪武十三年,随着沐英的到来,*在此定居。卓洛村地理位置优越,北靠玛尔当要隘,是通往藏区的交通要道,那时已有众多汉、回兵士驻守,清真寺也在那时建立(乡*地址)。
清末民初,随着西道堂在临潭地区的兴起,一部分村民接受了其教义,于1906年另立酉寺折麻提。与此同时,大部分回族民众在马如琪、马守贞、马世雄等人的推动下,在古城跟下(现医院背后)建造了简易礼拜大殿,保持老格迪目教礼。20世纪20年代,依黑瓦尼教派在西北广泛传播,1942年部分村民转向依黑瓦尼。尽管教礼存在分歧,但穆斯林们仍共同在原寺进行宗教活动,保持和谐。1946年,因原寺地狭小,经马守贞等人商议,寺址迁至河滩西面,新建大殿和唤醒楼,并设立小学,接纳了包括回、藏、汉学生的70多名学生,马庭彦任教多年。
1954年,由于寺址潮湿,寺址又移至河滩东面的村中心,设有更多的殿宇和平房。然而,1958年这些建筑不幸被拆除。改革开放后,民族宗教*得到恢复,清真寺开放。1981年,卓洛村的依黑瓦尼信徒在马俊、敏生智等人组织下成立了南寺折麻提,并在原址重建了现在的清真寺。同时,原信奉其他教礼的70多户村民在另一地建起了卓洛清真上寺。马万奇阿訇在南寺担任教长长达12年,培养了包括丁正玉阿訇在内的众多穆斯林人才。据记载,南寺现有满拉6名。[1]
卓洛南寺位于临潭县卓洛乡下园子村。据相关资料显示,南距县城五公里、全折麻提有140多户,700多人。属伊黑瓦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