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8 00: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1:03
1796年之后,流官群体以傅鼐为首,利用湘西苗民起义后的善后治理,推动了苗疆社区的近代重构。这一运动注重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重建,目标是实现“和平共居”。这两者关系复杂,民族关系的解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地关系的调和则避免了剩余劳动力引发的社会隐患。汉族与土家族文化优势者往往会挤压苗族生存空间,加剧民族间的紧张关系,这是苗疆历史上的“冲突与合作”模式。
在重构过程中,地方政府创新了社会管理,形成了半职业化管理阶层,如苗弁、屯长等,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如经济分层转为政治文化分层,社区精英流动模式发生变化,权力结构也由二元变为三元。流官群体在屯田改革中建立了近代财政体系,支持地方教育和社会保障,如通过屯防总局经营土地和教育改革,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这些改革使苗疆社区实现了现代化,走上了和平共居的道路,结束了长久的“冲突与合作”历史。深入研究这段社区重构过程,对于当前世界面对文化多元、科技发展与经济失衡等社会矛盾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以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湘西苗疆在1795年之前曾长期被政府视为“化外”之地。土著各民族与外界之间也一直处于“冲突与合作”的关系之中。1796年之后,以傅鼐为首的流官群体以湘西苗民起义善后治理为契机,推动了苗疆社区的近代重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