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1-01 19: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9:52
尽管对信息的定义可能存在差异,但其核心特性已被广泛接受。首先,信息具有不完全性,即真实性并非总是明确的,可能包含部分真伪成分。其次,信息是普遍存在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只要有事物的活动,就有信息的踪迹。其本质是客观的,反映了现实,不受个人主观意志影响,一旦篡改,信息价值将受损。
信息是动态的,随着事物变化而变化,内容、形式和容量会随时间演变。时效性是其关键特性,信息的价值随时间流逝而减退,如果没有价值,就不存在时效性问题。识别性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基础,通过感官和科学工具,人们可以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
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可以跨越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界限,同一信息可被多个主体同时使用且可无限复制。信息还依赖载体,但并非独立存在。信息的价值体现在满足精神需求和促进物质能量生产两方面,经过加工处理,信息还能增值以服务于更广泛的需求。
信息的经济特性中,稀缺性尤为突出,尤其是高质量信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稀缺性更加明显。信息具有效用性,即有实际使用价值。然而,信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价值的独特性,同一份信息对于不同人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如天气预报的例子。此外,信息的体验性在于,多数情况下,其价值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被完整评价。
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奠基人诺伯特·维纳在他的《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讯与控制问题》中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英国学者阿希贝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