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的问题:康德关于感性、知性、理性之间的关系。论述题,急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23: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2:40
1. 康德哲学中,感性与知性的结合是先验综合的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了认识世界的起点。感性是指我们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印象,是一种被动的、直观的、经验性的能力。而知性则是主体主动地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和综合,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能力。
2. 为了克服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康德强调想象力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想象力作为一种中间能力,它联结感性与知性,使得人们能够超越单纯的感官印象,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想象力与知性相结合,使得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产生愉快感。
3.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不是知识判断,而是一种审美判断。在审美活动中,人们不是通过知性去寻求关于客体的知识,而是通过想象力将客体与主体的快感相联系。例如,在欣赏一朵花时,人们不仅仅关注其结构和功能,而是欣赏其形式,通过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运动,体验到审美的愉悦。
4. 想象力在康德哲学中不仅是联结感性与知性的桥梁,也是人们体验崇高感的关键。康德认为,崇高感的产生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主体的理性。当想象力将道德的崇高性融入自然表象之中,人们便体验到崇高感。
5. 康德认为,鉴赏崇高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理性能力。在崇高鉴赏中,想象力将理性作为一种观念的机能融入其中。此外,康德理论中还强调了灵性或境界的重要性,这是中国哲学传统的一部分,钱学森也曾强调这一点。这种灵性或境界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提升,与康德的理性观念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和审美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