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15: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5:40
在数据压缩的世界里,有损和无损方法各有其特点。首先,我们来看有损压缩,其优势在于能够以较小的文件大小满足某些系统需求。例如,对于音频,有损压缩技术常常能实现10:1的压缩比,即使轻微的质量下降也能被大多数人耳忽略。视频压缩则更为显著,如300:1的压缩比,即使在稍加观察后,也能察觉到明显的质量下降,但总体上,观看体验仍然优于音频和静态图像。
有损压缩在节省存储空间和下载时间方面表现出色,比如在下载视频或音频时,解压后的文件与原始文件在数据位上可能存在差异,但这对大多数日常用途来说并不影响用户体验。因为人眼和人耳往往难以察觉到这种微小的差别。
有些压缩技术甚至考虑到了人类感知的特性,比如利用人眼对特定频率光线的感知*,以及心理声学模型来优化声音压缩,使压缩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感知质量。然而,这种优化并非完美,有损压缩带来的缺陷,即所谓的压缩失真(compression artifact),是无法完全避免的,特别是在仔细观察或专业的音频/视频处理中,可能会显现出来。
有损数据压缩方法是经过压缩、解压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不同但是非常接近的压缩方法。有损数据压缩又称破坏型压缩,即将次要的信息数据压缩掉,牺牲一些质量来减少数据量,使压缩比提高。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因特网尤其是流媒体以及电话领域。在这篇文章中经常称为编解码。它是与无损数据压缩对应的压缩方法。根据各种格式设计的不同,有损数据压缩都会有 generation loss:压缩与解压文件都会带来渐进的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