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人格成长与成熟的起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15: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3:34
中心化观念认为“我”是宇宙的中心,万物需围绕“我”运转。婴儿初生时,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历史上的许多错误和灾难,本质上源于人们对自己的无知和无耻,导致了巨婴现象的普遍存在。巨婴表现为傲慢自大、浮躁等行为,披上了世俗和“成熟”的外衣,被称为“老辣”。然而,去中心化是人类走出自身狭隘,正视自己渺小的第一步,它要求人们正视挑战和与万物共生。
人并非中心,科学发展证明地球并非宇宙中心,人类亦非万物的佼佼者。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不同,实质上是观察角度的转变,而非位置的改变。无法走出体内的人,难以形成审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视角。深化对自身认识,需要更多的参照系和更深邃的视角。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从家庭中心到形成家庭秩序,进而扩展至社会秩序,由自我为中心到发展社会秩序,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在*世界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也是协调、沟通和妥协的结果。现代社会的信任体系,正是建立在扩展秩序的基础上。
情商不应仅仅被视为小聪明或迎合别人的能力。真正的高情商,是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是一种认知盈余。在人际关系中,认知盈余高的人能够引领和主动社交,而认知盈余低的人往往受到*,缺乏理解力和同情心。
缺乏认知盈余的巨婴产生于家庭教育。溺爱和包办一切可能导致孩子生活经验匮乏,自信心和独立性不足,从而失去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同情。家庭环境的冷漠或暴力,同样会剥夺孩子的感受力,导致他们成为心理扭曲的个体。
缺乏认知盈余的人倾向于自我合理化,形成鄙视链,将自我中心合理化,以构建安全感。这种心理防线导致人格固化,思维方式僵化,难以发展成熟的社会化人格。实现去中心化,具备认知盈余的成年人能够展现出温文尔雅的气质,让人感到舒适和信任。
实现去中心化,需要极高的修养和心境。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往往忙于应付,缺乏从容和认知盈余,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这一点,需要承认自身的无知,走出自我中心的框架,以开放和成熟的态度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