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什么叫湘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3:3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2

“中国第一莲子”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名声最著。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湖南通志·物产志》载:“藕粉湘潭、湘乡产,盛于他处,甲于全楚,岁以充贡。”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曰‘湘莲’。”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间,才“圣德恭俭,悉罢四方土贡,湘莲贡亦罢。”西杨塘即今之白石铺,所产之莲为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寸三莲”。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市誉称“莲城”。

至隋唐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诗中可见诗人们为“湘莲”吟咏之多。晚唐谭用之写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说明当时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国”的别称。

关于谭用之诗中的芙蓉,是指水芙蓉(莲花),还是木芙蓉(拒霜花)呢?有人认为是指木芙蓉。如1986年出版的《*诗词选》中《答友人》一诗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芙蓉国”注云:“木芙蓉到处开放的地方。”新版《辞海》“芙蓉国”条也采此说。但引有谭诗上述词句后说:“当时湖南湘江一带多木芙蓉,故有此称。

也有人认为是指水芙蓉。1980年出版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谭诗“芙蓉国”注:“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泽,盛产水芙蓉,所以称其为‘芙蓉国’。”还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如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所编《中国分省概况手册·湖南省》释“芙蓉国”,便二说并存:“据说过去在湘江流域多植有芙蓉(一说为木芙蓉,一说为水芙蓉,即何花),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

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指水芙蓉,理由有三:1、谭用之的这两句诗,显然脱胎于屈原《湘君》中的:“采莲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树颠去采水中的莲花,比喻想见湘君而不可得。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莲花。谭用之两句诗也和屈原一样,指陆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莲花。2、木芙蓉不一定要种在水边,而莲花只能种在水中。谭当时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积的荷花是可能的,要说水中或水边有大面积的木芙蓉,则不合情理。3、湖南自古就有盛产莲花的记载,其普遍程度称之为“国”是当之无愧的,而无盛产木芙蓉花的记载。再有木芙蓉并无大用途,怎么会大面积地种植到可以称为“国”的程度呢?明显地此说不合历史实际。“芙蓉国”应该是指到处都是莲花的地方。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

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时期,湘莲有一定的发展,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畅销湖北、广东、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市,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75年,常德西湖农场正式列为湘莲外销基地。1979年,湘潭、汉寿两县定为湘莲出口基地,国家在贷款、化肥、农药方面予以扶持,使莲子生产迅速发展。此外,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莲场,现有国营莲场两个(华容县隆庆莲场和益阳县莲场),集体莲场10多个。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全省湘莲得到逐步发展。1979年至1981年,植莲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常年产量5至8万担。1984年植莲面积猛增到31.79万亩,产量突破35万担,创新中国产莲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莲面积大大增加,产量、质量迅猛提高的情况下,湘潭莲子始终占优先和主导地位。1982年9月,国家商品检验局对湘莲进行了严格的测定,结论是:湘潭湘莲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1985年武汉市商检局把湘潭的“寸三莲”和福建的建白莲,江西的赣白莲,湖北的湖莲,进行了一次养分对比测定,结果在10项指标中,湘莲在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粗纤维等7项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莲种,使湘莲的优质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湘潭“寸三莲”荣获头奖。

湘潭县科研人员从1983年起,就潜心致力品种改良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把“寸三莲”与福建建莲进行杂交育种,历经9年,培育出湘莲新品种。1993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湘潭芙蓉莲”。“芙蓉莲”品质优于双亲,单产也高于双亲。亩产可达185公斤。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选择莲田,精选藕种,适时移栽,壮苗早发,以水调温,清除老藕,调整莲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虫,保叶摘叶,增蓬增粒,适时采摘”的48字经验。创造出莲田养鱼,莲稻轮作等综合利用莲田的立体生产模式,使湘潭莲子在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中国湘莲之乡”。湖南把湘莲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点开发的“三大龙头产业”和“十大霸主产品”之一。

现在,湘潭县除了在本县生产大量优质莲子外,还在花石镇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莲子市场。每年莲肉购销量近万吨。全县每年还有5000多位种莲能手去外地传授种莲技术和承包莲田,将湘莲品种和种植技术,传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区。福建建宁县、江西广昌县、河南信阳地区、湖北洪湖地区、广东韶关地区等纷纷到湘潭来接引湘莲品种。江西广昌县还组团到湘潭学习湘莲种植技术。湘潭已成为全国莲子的大本营,而且形成一个集莲种、人才、技术、信息、集散的全国性的中心大市场。

湖南藕莲的栽培历史很长,范围十分广泛,产量高,品质优良,尤以汉寿县城郊西湖洼产的玉臂藕质量最优。藕白如玉,状如臂,质嫩、清脆、清甜,营养价值高,被人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藕粗如小碗口,每支重约5公斤,一般亩产500公斤。据传,明清时曾定为贡品,用这种藕加工成的罐头,现在畅销国内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2

“中国第一莲子”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名声最著。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湖南通志·物产志》载:“藕粉湘潭、湘乡产,盛于他处,甲于全楚,岁以充贡。”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曰‘湘莲’。”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间,才“圣德恭俭,悉罢四方土贡,湘莲贡亦罢。”西杨塘即今之白石铺,所产之莲为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寸三莲”。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市誉称“莲城”。

至隋唐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诗中可见诗人们为“湘莲”吟咏之多。晚唐谭用之写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说明当时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国”的别称。

关于谭用之诗中的芙蓉,是指水芙蓉(莲花),还是木芙蓉(拒霜花)呢?有人认为是指木芙蓉。如1986年出版的《*诗词选》中《答友人》一诗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芙蓉国”注云:“木芙蓉到处开放的地方。”新版《辞海》“芙蓉国”条也采此说。但引有谭诗上述词句后说:“当时湖南湘江一带多木芙蓉,故有此称。

也有人认为是指水芙蓉。1980年出版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谭诗“芙蓉国”注:“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泽,盛产水芙蓉,所以称其为‘芙蓉国’。”还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如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所编《中国分省概况手册·湖南省》释“芙蓉国”,便二说并存:“据说过去在湘江流域多植有芙蓉(一说为木芙蓉,一说为水芙蓉,即何花),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

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指水芙蓉,理由有三:1、谭用之的这两句诗,显然脱胎于屈原《湘君》中的:“采莲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树颠去采水中的莲花,比喻想见湘君而不可得。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莲花。谭用之两句诗也和屈原一样,指陆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莲花。2、木芙蓉不一定要种在水边,而莲花只能种在水中。谭当时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积的荷花是可能的,要说水中或水边有大面积的木芙蓉,则不合情理。3、湖南自古就有盛产莲花的记载,其普遍程度称之为“国”是当之无愧的,而无盛产木芙蓉花的记载。再有木芙蓉并无大用途,怎么会大面积地种植到可以称为“国”的程度呢?明显地此说不合历史实际。“芙蓉国”应该是指到处都是莲花的地方。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

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时期,湘莲有一定的发展,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畅销湖北、广东、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市,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75年,常德西湖农场正式列为湘莲外销基地。1979年,湘潭、汉寿两县定为湘莲出口基地,国家在贷款、化肥、农药方面予以扶持,使莲子生产迅速发展。此外,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莲场,现有国营莲场两个(华容县隆庆莲场和益阳县莲场),集体莲场10多个。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全省湘莲得到逐步发展。1979年至1981年,植莲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常年产量5至8万担。1984年植莲面积猛增到31.79万亩,产量突破35万担,创新中国产莲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莲面积大大增加,产量、质量迅猛提高的情况下,湘潭莲子始终占优先和主导地位。1982年9月,国家商品检验局对湘莲进行了严格的测定,结论是:湘潭湘莲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1985年武汉市商检局把湘潭的“寸三莲”和福建的建白莲,江西的赣白莲,湖北的湖莲,进行了一次养分对比测定,结果在10项指标中,湘莲在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粗纤维等7项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莲种,使湘莲的优质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湘潭“寸三莲”荣获头奖。

湘潭县科研人员从1983年起,就潜心致力品种改良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把“寸三莲”与福建建莲进行杂交育种,历经9年,培育出湘莲新品种。1993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湘潭芙蓉莲”。“芙蓉莲”品质优于双亲,单产也高于双亲。亩产可达185公斤。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选择莲田,精选藕种,适时移栽,壮苗早发,以水调温,清除老藕,调整莲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虫,保叶摘叶,增蓬增粒,适时采摘”的48字经验。创造出莲田养鱼,莲稻轮作等综合利用莲田的立体生产模式,使湘潭莲子在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中国湘莲之乡”。湖南把湘莲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点开发的“三大龙头产业”和“十大霸主产品”之一。

现在,湘潭县除了在本县生产大量优质莲子外,还在花石镇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莲子市场。每年莲肉购销量近万吨。全县每年还有5000多位种莲能手去外地传授种莲技术和承包莲田,将湘莲品种和种植技术,传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区。福建建宁县、江西广昌县、河南信阳地区、湖北洪湖地区、广东韶关地区等纷纷到湘潭来接引湘莲品种。江西广昌县还组团到湘潭学习湘莲种植技术。湘潭已成为全国莲子的大本营,而且形成一个集莲种、人才、技术、信息、集散的全国性的中心大市场。

湖南藕莲的栽培历史很长,范围十分广泛,产量高,品质优良,尤以汉寿县城郊西湖洼产的玉臂藕质量最优。藕白如玉,状如臂,质嫩、清脆、清甜,营养价值高,被人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藕粗如小碗口,每支重约5公斤,一般亩产500公斤。据传,明清时曾定为贡品,用这种藕加工成的罐头,现在畅销国内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2

“中国第一莲子”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名声最著。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湖南通志·物产志》载:“藕粉湘潭、湘乡产,盛于他处,甲于全楚,岁以充贡。”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曰‘湘莲’。”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间,才“圣德恭俭,悉罢四方土贡,湘莲贡亦罢。”西杨塘即今之白石铺,所产之莲为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寸三莲”。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市誉称“莲城”。

至隋唐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诗中可见诗人们为“湘莲”吟咏之多。晚唐谭用之写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说明当时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国”的别称。

关于谭用之诗中的芙蓉,是指水芙蓉(莲花),还是木芙蓉(拒霜花)呢?有人认为是指木芙蓉。如1986年出版的《*诗词选》中《答友人》一诗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芙蓉国”注云:“木芙蓉到处开放的地方。”新版《辞海》“芙蓉国”条也采此说。但引有谭诗上述词句后说:“当时湖南湘江一带多木芙蓉,故有此称。

也有人认为是指水芙蓉。1980年出版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谭诗“芙蓉国”注:“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泽,盛产水芙蓉,所以称其为‘芙蓉国’。”还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如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所编《中国分省概况手册·湖南省》释“芙蓉国”,便二说并存:“据说过去在湘江流域多植有芙蓉(一说为木芙蓉,一说为水芙蓉,即何花),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

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指水芙蓉,理由有三:1、谭用之的这两句诗,显然脱胎于屈原《湘君》中的:“采莲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树颠去采水中的莲花,比喻想见湘君而不可得。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莲花。谭用之两句诗也和屈原一样,指陆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莲花。2、木芙蓉不一定要种在水边,而莲花只能种在水中。谭当时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积的荷花是可能的,要说水中或水边有大面积的木芙蓉,则不合情理。3、湖南自古就有盛产莲花的记载,其普遍程度称之为“国”是当之无愧的,而无盛产木芙蓉花的记载。再有木芙蓉并无大用途,怎么会大面积地种植到可以称为“国”的程度呢?明显地此说不合历史实际。“芙蓉国”应该是指到处都是莲花的地方。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

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时期,湘莲有一定的发展,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畅销湖北、广东、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市,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75年,常德西湖农场正式列为湘莲外销基地。1979年,湘潭、汉寿两县定为湘莲出口基地,国家在贷款、化肥、农药方面予以扶持,使莲子生产迅速发展。此外,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莲场,现有国营莲场两个(华容县隆庆莲场和益阳县莲场),集体莲场10多个。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全省湘莲得到逐步发展。1979年至1981年,植莲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常年产量5至8万担。1984年植莲面积猛增到31.79万亩,产量突破35万担,创新中国产莲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莲面积大大增加,产量、质量迅猛提高的情况下,湘潭莲子始终占优先和主导地位。1982年9月,国家商品检验局对湘莲进行了严格的测定,结论是:湘潭湘莲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1985年武汉市商检局把湘潭的“寸三莲”和福建的建白莲,江西的赣白莲,湖北的湖莲,进行了一次养分对比测定,结果在10项指标中,湘莲在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粗纤维等7项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莲种,使湘莲的优质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湘潭“寸三莲”荣获头奖。

湘潭县科研人员从1983年起,就潜心致力品种改良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把“寸三莲”与福建建莲进行杂交育种,历经9年,培育出湘莲新品种。1993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湘潭芙蓉莲”。“芙蓉莲”品质优于双亲,单产也高于双亲。亩产可达185公斤。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选择莲田,精选藕种,适时移栽,壮苗早发,以水调温,清除老藕,调整莲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虫,保叶摘叶,增蓬增粒,适时采摘”的48字经验。创造出莲田养鱼,莲稻轮作等综合利用莲田的立体生产模式,使湘潭莲子在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中国湘莲之乡”。湖南把湘莲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点开发的“三大龙头产业”和“十大霸主产品”之一。

现在,湘潭县除了在本县生产大量优质莲子外,还在花石镇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莲子市场。每年莲肉购销量近万吨。全县每年还有5000多位种莲能手去外地传授种莲技术和承包莲田,将湘莲品种和种植技术,传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区。福建建宁县、江西广昌县、河南信阳地区、湖北洪湖地区、广东韶关地区等纷纷到湘潭来接引湘莲品种。江西广昌县还组团到湘潭学习湘莲种植技术。湘潭已成为全国莲子的大本营,而且形成一个集莲种、人才、技术、信息、集散的全国性的中心大市场。

湖南藕莲的栽培历史很长,范围十分广泛,产量高,品质优良,尤以汉寿县城郊西湖洼产的玉臂藕质量最优。藕白如玉,状如臂,质嫩、清脆、清甜,营养价值高,被人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藕粗如小碗口,每支重约5公斤,一般亩产500公斤。据传,明清时曾定为贡品,用这种藕加工成的罐头,现在畅销国内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冰糖湘莲”是湖南甜菜中的名肴。自西汉年间用白莲向汉高祖刘邦进贡,故湘莲又称贡莲,香莲主要产于洞庭湖区一带,湘潭为著名产区,市内以花石、中路铺两地所产最多,质量也最好,有红莲、白莲之分,其中白莲圆滚洁白,粉糯清香,位于全国之首。在挖掘湖南长沙马王堆墓时,发现候就食用过莲子。金代诗人张楫品尝“心清犹带小荷香”的新白莲后,曾发出“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湖湘”的感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冰糖湘莲”是湖南甜菜中的名肴。自西汉年间用白莲向汉高祖刘邦进贡,故湘莲又称贡莲,香莲主要产于洞庭湖区一带,湘潭为著名产区,市内以花石、中路铺两地所产最多,质量也最好,有红莲、白莲之分,其中白莲圆滚洁白,粉糯清香,位于全国之首。在挖掘湖南长沙马王堆墓时,发现候就食用过莲子。金代诗人张楫品尝“心清犹带小荷香”的新白莲后,曾发出“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湖湘”的感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2

“中国第一莲子”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名声最著。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湖南通志·物产志》载:“藕粉湘潭、湘乡产,盛于他处,甲于全楚,岁以充贡。”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曰‘湘莲’。”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间,才“圣德恭俭,悉罢四方土贡,湘莲贡亦罢。”西杨塘即今之白石铺,所产之莲为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寸三莲”。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市誉称“莲城”。

至隋唐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诗中可见诗人们为“湘莲”吟咏之多。晚唐谭用之写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说明当时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国”的别称。

关于谭用之诗中的芙蓉,是指水芙蓉(莲花),还是木芙蓉(拒霜花)呢?有人认为是指木芙蓉。如1986年出版的《*诗词选》中《答友人》一诗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芙蓉国”注云:“木芙蓉到处开放的地方。”新版《辞海》“芙蓉国”条也采此说。但引有谭诗上述词句后说:“当时湖南湘江一带多木芙蓉,故有此称。

也有人认为是指水芙蓉。1980年出版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谭诗“芙蓉国”注:“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泽,盛产水芙蓉,所以称其为‘芙蓉国’。”还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如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所编《中国分省概况手册·湖南省》释“芙蓉国”,便二说并存:“据说过去在湘江流域多植有芙蓉(一说为木芙蓉,一说为水芙蓉,即何花),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

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指水芙蓉,理由有三:1、谭用之的这两句诗,显然脱胎于屈原《湘君》中的:“采莲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树颠去采水中的莲花,比喻想见湘君而不可得。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莲花。谭用之两句诗也和屈原一样,指陆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莲花。2、木芙蓉不一定要种在水边,而莲花只能种在水中。谭当时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积的荷花是可能的,要说水中或水边有大面积的木芙蓉,则不合情理。3、湖南自古就有盛产莲花的记载,其普遍程度称之为“国”是当之无愧的,而无盛产木芙蓉花的记载。再有木芙蓉并无大用途,怎么会大面积地种植到可以称为“国”的程度呢?明显地此说不合历史实际。“芙蓉国”应该是指到处都是莲花的地方。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

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时期,湘莲有一定的发展,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畅销湖北、广东、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市,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75年,常德西湖农场正式列为湘莲外销基地。1979年,湘潭、汉寿两县定为湘莲出口基地,国家在贷款、化肥、农药方面予以扶持,使莲子生产迅速发展。此外,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莲场,现有国营莲场两个(华容县隆庆莲场和益阳县莲场),集体莲场10多个。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全省湘莲得到逐步发展。1979年至1981年,植莲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常年产量5至8万担。1984年植莲面积猛增到31.79万亩,产量突破35万担,创新中国产莲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莲面积大大增加,产量、质量迅猛提高的情况下,湘潭莲子始终占优先和主导地位。1982年9月,国家商品检验局对湘莲进行了严格的测定,结论是:湘潭湘莲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1985年武汉市商检局把湘潭的“寸三莲”和福建的建白莲,江西的赣白莲,湖北的湖莲,进行了一次养分对比测定,结果在10项指标中,湘莲在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粗纤维等7项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莲种,使湘莲的优质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湘潭“寸三莲”荣获头奖。

湘潭县科研人员从1983年起,就潜心致力品种改良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把“寸三莲”与福建建莲进行杂交育种,历经9年,培育出湘莲新品种。1993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湘潭芙蓉莲”。“芙蓉莲”品质优于双亲,单产也高于双亲。亩产可达185公斤。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选择莲田,精选藕种,适时移栽,壮苗早发,以水调温,清除老藕,调整莲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虫,保叶摘叶,增蓬增粒,适时采摘”的48字经验。创造出莲田养鱼,莲稻轮作等综合利用莲田的立体生产模式,使湘潭莲子在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中国湘莲之乡”。湖南把湘莲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点开发的“三大龙头产业”和“十大霸主产品”之一。

现在,湘潭县除了在本县生产大量优质莲子外,还在花石镇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莲子市场。每年莲肉购销量近万吨。全县每年还有5000多位种莲能手去外地传授种莲技术和承包莲田,将湘莲品种和种植技术,传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区。福建建宁县、江西广昌县、河南信阳地区、湖北洪湖地区、广东韶关地区等纷纷到湘潭来接引湘莲品种。江西广昌县还组团到湘潭学习湘莲种植技术。湘潭已成为全国莲子的大本营,而且形成一个集莲种、人才、技术、信息、集散的全国性的中心大市场。

湖南藕莲的栽培历史很长,范围十分广泛,产量高,品质优良,尤以汉寿县城郊西湖洼产的玉臂藕质量最优。藕白如玉,状如臂,质嫩、清脆、清甜,营养价值高,被人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藕粗如小碗口,每支重约5公斤,一般亩产500公斤。据传,明清时曾定为贡品,用这种藕加工成的罐头,现在畅销国内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冰糖湘莲”是湖南甜菜中的名肴。自西汉年间用白莲向汉高祖刘邦进贡,故湘莲又称贡莲,香莲主要产于洞庭湖区一带,湘潭为著名产区,市内以花石、中路铺两地所产最多,质量也最好,有红莲、白莲之分,其中白莲圆滚洁白,粉糯清香,位于全国之首。在挖掘湖南长沙马王堆墓时,发现候就食用过莲子。金代诗人张楫品尝“心清犹带小荷香”的新白莲后,曾发出“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湖湘”的感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2

“中国第一莲子”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名声最著。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湖南通志·物产志》载:“藕粉湘潭、湘乡产,盛于他处,甲于全楚,岁以充贡。”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曰‘湘莲’。”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间,才“圣德恭俭,悉罢四方土贡,湘莲贡亦罢。”西杨塘即今之白石铺,所产之莲为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寸三莲”。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市誉称“莲城”。

至隋唐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诗中可见诗人们为“湘莲”吟咏之多。晚唐谭用之写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说明当时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国”的别称。

关于谭用之诗中的芙蓉,是指水芙蓉(莲花),还是木芙蓉(拒霜花)呢?有人认为是指木芙蓉。如1986年出版的《*诗词选》中《答友人》一诗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芙蓉国”注云:“木芙蓉到处开放的地方。”新版《辞海》“芙蓉国”条也采此说。但引有谭诗上述词句后说:“当时湖南湘江一带多木芙蓉,故有此称。

也有人认为是指水芙蓉。1980年出版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谭诗“芙蓉国”注:“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泽,盛产水芙蓉,所以称其为‘芙蓉国’。”还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如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所编《中国分省概况手册·湖南省》释“芙蓉国”,便二说并存:“据说过去在湘江流域多植有芙蓉(一说为木芙蓉,一说为水芙蓉,即何花),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

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指水芙蓉,理由有三:1、谭用之的这两句诗,显然脱胎于屈原《湘君》中的:“采莲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树颠去采水中的莲花,比喻想见湘君而不可得。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莲花。谭用之两句诗也和屈原一样,指陆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莲花。2、木芙蓉不一定要种在水边,而莲花只能种在水中。谭当时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积的荷花是可能的,要说水中或水边有大面积的木芙蓉,则不合情理。3、湖南自古就有盛产莲花的记载,其普遍程度称之为“国”是当之无愧的,而无盛产木芙蓉花的记载。再有木芙蓉并无大用途,怎么会大面积地种植到可以称为“国”的程度呢?明显地此说不合历史实际。“芙蓉国”应该是指到处都是莲花的地方。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

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时期,湘莲有一定的发展,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畅销湖北、广东、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市,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75年,常德西湖农场正式列为湘莲外销基地。1979年,湘潭、汉寿两县定为湘莲出口基地,国家在贷款、化肥、农药方面予以扶持,使莲子生产迅速发展。此外,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莲场,现有国营莲场两个(华容县隆庆莲场和益阳县莲场),集体莲场10多个。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全省湘莲得到逐步发展。1979年至1981年,植莲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常年产量5至8万担。1984年植莲面积猛增到31.79万亩,产量突破35万担,创新中国产莲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莲面积大大增加,产量、质量迅猛提高的情况下,湘潭莲子始终占优先和主导地位。1982年9月,国家商品检验局对湘莲进行了严格的测定,结论是:湘潭湘莲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1985年武汉市商检局把湘潭的“寸三莲”和福建的建白莲,江西的赣白莲,湖北的湖莲,进行了一次养分对比测定,结果在10项指标中,湘莲在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粗纤维等7项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莲种,使湘莲的优质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湘潭“寸三莲”荣获头奖。

湘潭县科研人员从1983年起,就潜心致力品种改良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把“寸三莲”与福建建莲进行杂交育种,历经9年,培育出湘莲新品种。1993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湘潭芙蓉莲”。“芙蓉莲”品质优于双亲,单产也高于双亲。亩产可达185公斤。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选择莲田,精选藕种,适时移栽,壮苗早发,以水调温,清除老藕,调整莲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虫,保叶摘叶,增蓬增粒,适时采摘”的48字经验。创造出莲田养鱼,莲稻轮作等综合利用莲田的立体生产模式,使湘潭莲子在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中国湘莲之乡”。湖南把湘莲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点开发的“三大龙头产业”和“十大霸主产品”之一。

现在,湘潭县除了在本县生产大量优质莲子外,还在花石镇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莲子市场。每年莲肉购销量近万吨。全县每年还有5000多位种莲能手去外地传授种莲技术和承包莲田,将湘莲品种和种植技术,传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区。福建建宁县、江西广昌县、河南信阳地区、湖北洪湖地区、广东韶关地区等纷纷到湘潭来接引湘莲品种。江西广昌县还组团到湘潭学习湘莲种植技术。湘潭已成为全国莲子的大本营,而且形成一个集莲种、人才、技术、信息、集散的全国性的中心大市场。

湖南藕莲的栽培历史很长,范围十分广泛,产量高,品质优良,尤以汉寿县城郊西湖洼产的玉臂藕质量最优。藕白如玉,状如臂,质嫩、清脆、清甜,营养价值高,被人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藕粗如小碗口,每支重约5公斤,一般亩产500公斤。据传,明清时曾定为贡品,用这种藕加工成的罐头,现在畅销国内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冰糖湘莲”是湖南甜菜中的名肴。自西汉年间用白莲向汉高祖刘邦进贡,故湘莲又称贡莲,香莲主要产于洞庭湖区一带,湘潭为著名产区,市内以花石、中路铺两地所产最多,质量也最好,有红莲、白莲之分,其中白莲圆滚洁白,粉糯清香,位于全国之首。在挖掘湖南长沙马王堆墓时,发现候就食用过莲子。金代诗人张楫品尝“心清犹带小荷香”的新白莲后,曾发出“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湖湘”的感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2

“中国第一莲子”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名声最著。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湖南通志·物产志》载:“藕粉湘潭、湘乡产,盛于他处,甲于全楚,岁以充贡。”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曰‘湘莲’。”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间,才“圣德恭俭,悉罢四方土贡,湘莲贡亦罢。”西杨塘即今之白石铺,所产之莲为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寸三莲”。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市誉称“莲城”。

至隋唐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诗中可见诗人们为“湘莲”吟咏之多。晚唐谭用之写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说明当时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国”的别称。

关于谭用之诗中的芙蓉,是指水芙蓉(莲花),还是木芙蓉(拒霜花)呢?有人认为是指木芙蓉。如1986年出版的《*诗词选》中《答友人》一诗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芙蓉国”注云:“木芙蓉到处开放的地方。”新版《辞海》“芙蓉国”条也采此说。但引有谭诗上述词句后说:“当时湖南湘江一带多木芙蓉,故有此称。

也有人认为是指水芙蓉。1980年出版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谭诗“芙蓉国”注:“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泽,盛产水芙蓉,所以称其为‘芙蓉国’。”还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如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所编《中国分省概况手册·湖南省》释“芙蓉国”,便二说并存:“据说过去在湘江流域多植有芙蓉(一说为木芙蓉,一说为水芙蓉,即何花),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

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指水芙蓉,理由有三:1、谭用之的这两句诗,显然脱胎于屈原《湘君》中的:“采莲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树颠去采水中的莲花,比喻想见湘君而不可得。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莲花。谭用之两句诗也和屈原一样,指陆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莲花。2、木芙蓉不一定要种在水边,而莲花只能种在水中。谭当时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积的荷花是可能的,要说水中或水边有大面积的木芙蓉,则不合情理。3、湖南自古就有盛产莲花的记载,其普遍程度称之为“国”是当之无愧的,而无盛产木芙蓉花的记载。再有木芙蓉并无大用途,怎么会大面积地种植到可以称为“国”的程度呢?明显地此说不合历史实际。“芙蓉国”应该是指到处都是莲花的地方。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

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时期,湘莲有一定的发展,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畅销湖北、广东、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市,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75年,常德西湖农场正式列为湘莲外销基地。1979年,湘潭、汉寿两县定为湘莲出口基地,国家在贷款、化肥、农药方面予以扶持,使莲子生产迅速发展。此外,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莲场,现有国营莲场两个(华容县隆庆莲场和益阳县莲场),集体莲场10多个。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全省湘莲得到逐步发展。1979年至1981年,植莲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常年产量5至8万担。1984年植莲面积猛增到31.79万亩,产量突破35万担,创新中国产莲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莲面积大大增加,产量、质量迅猛提高的情况下,湘潭莲子始终占优先和主导地位。1982年9月,国家商品检验局对湘莲进行了严格的测定,结论是:湘潭湘莲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1985年武汉市商检局把湘潭的“寸三莲”和福建的建白莲,江西的赣白莲,湖北的湖莲,进行了一次养分对比测定,结果在10项指标中,湘莲在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粗纤维等7项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莲种,使湘莲的优质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湘潭“寸三莲”荣获头奖。

湘潭县科研人员从1983年起,就潜心致力品种改良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把“寸三莲”与福建建莲进行杂交育种,历经9年,培育出湘莲新品种。1993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湘潭芙蓉莲”。“芙蓉莲”品质优于双亲,单产也高于双亲。亩产可达185公斤。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选择莲田,精选藕种,适时移栽,壮苗早发,以水调温,清除老藕,调整莲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虫,保叶摘叶,增蓬增粒,适时采摘”的48字经验。创造出莲田养鱼,莲稻轮作等综合利用莲田的立体生产模式,使湘潭莲子在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中国湘莲之乡”。湖南把湘莲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点开发的“三大龙头产业”和“十大霸主产品”之一。

现在,湘潭县除了在本县生产大量优质莲子外,还在花石镇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莲子市场。每年莲肉购销量近万吨。全县每年还有5000多位种莲能手去外地传授种莲技术和承包莲田,将湘莲品种和种植技术,传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区。福建建宁县、江西广昌县、河南信阳地区、湖北洪湖地区、广东韶关地区等纷纷到湘潭来接引湘莲品种。江西广昌县还组团到湘潭学习湘莲种植技术。湘潭已成为全国莲子的大本营,而且形成一个集莲种、人才、技术、信息、集散的全国性的中心大市场。

湖南藕莲的栽培历史很长,范围十分广泛,产量高,品质优良,尤以汉寿县城郊西湖洼产的玉臂藕质量最优。藕白如玉,状如臂,质嫩、清脆、清甜,营养价值高,被人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藕粗如小碗口,每支重约5公斤,一般亩产500公斤。据传,明清时曾定为贡品,用这种藕加工成的罐头,现在畅销国内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冰糖湘莲”是湖南甜菜中的名肴。自西汉年间用白莲向汉高祖刘邦进贡,故湘莲又称贡莲,香莲主要产于洞庭湖区一带,湘潭为著名产区,市内以花石、中路铺两地所产最多,质量也最好,有红莲、白莲之分,其中白莲圆滚洁白,粉糯清香,位于全国之首。在挖掘湖南长沙马王堆墓时,发现候就食用过莲子。金代诗人张楫品尝“心清犹带小荷香”的新白莲后,曾发出“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湖湘”的感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2

“中国第一莲子”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名声最著。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湖南通志·物产志》载:“藕粉湘潭、湘乡产,盛于他处,甲于全楚,岁以充贡。”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曰‘湘莲’。”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间,才“圣德恭俭,悉罢四方土贡,湘莲贡亦罢。”西杨塘即今之白石铺,所产之莲为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寸三莲”。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市誉称“莲城”。

至隋唐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诗中可见诗人们为“湘莲”吟咏之多。晚唐谭用之写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说明当时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国”的别称。

关于谭用之诗中的芙蓉,是指水芙蓉(莲花),还是木芙蓉(拒霜花)呢?有人认为是指木芙蓉。如1986年出版的《*诗词选》中《答友人》一诗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芙蓉国”注云:“木芙蓉到处开放的地方。”新版《辞海》“芙蓉国”条也采此说。但引有谭诗上述词句后说:“当时湖南湘江一带多木芙蓉,故有此称。

也有人认为是指水芙蓉。1980年出版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谭诗“芙蓉国”注:“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泽,盛产水芙蓉,所以称其为‘芙蓉国’。”还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如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所编《中国分省概况手册·湖南省》释“芙蓉国”,便二说并存:“据说过去在湘江流域多植有芙蓉(一说为木芙蓉,一说为水芙蓉,即何花),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

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指水芙蓉,理由有三:1、谭用之的这两句诗,显然脱胎于屈原《湘君》中的:“采莲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树颠去采水中的莲花,比喻想见湘君而不可得。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莲花。谭用之两句诗也和屈原一样,指陆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莲花。2、木芙蓉不一定要种在水边,而莲花只能种在水中。谭当时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积的荷花是可能的,要说水中或水边有大面积的木芙蓉,则不合情理。3、湖南自古就有盛产莲花的记载,其普遍程度称之为“国”是当之无愧的,而无盛产木芙蓉花的记载。再有木芙蓉并无大用途,怎么会大面积地种植到可以称为“国”的程度呢?明显地此说不合历史实际。“芙蓉国”应该是指到处都是莲花的地方。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

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时期,湘莲有一定的发展,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畅销湖北、广东、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市,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75年,常德西湖农场正式列为湘莲外销基地。1979年,湘潭、汉寿两县定为湘莲出口基地,国家在贷款、化肥、农药方面予以扶持,使莲子生产迅速发展。此外,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莲场,现有国营莲场两个(华容县隆庆莲场和益阳县莲场),集体莲场10多个。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全省湘莲得到逐步发展。1979年至1981年,植莲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常年产量5至8万担。1984年植莲面积猛增到31.79万亩,产量突破35万担,创新中国产莲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莲面积大大增加,产量、质量迅猛提高的情况下,湘潭莲子始终占优先和主导地位。1982年9月,国家商品检验局对湘莲进行了严格的测定,结论是:湘潭湘莲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1985年武汉市商检局把湘潭的“寸三莲”和福建的建白莲,江西的赣白莲,湖北的湖莲,进行了一次养分对比测定,结果在10项指标中,湘莲在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粗纤维等7项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莲种,使湘莲的优质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湘潭“寸三莲”荣获头奖。

湘潭县科研人员从1983年起,就潜心致力品种改良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把“寸三莲”与福建建莲进行杂交育种,历经9年,培育出湘莲新品种。1993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湘潭芙蓉莲”。“芙蓉莲”品质优于双亲,单产也高于双亲。亩产可达185公斤。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选择莲田,精选藕种,适时移栽,壮苗早发,以水调温,清除老藕,调整莲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虫,保叶摘叶,增蓬增粒,适时采摘”的48字经验。创造出莲田养鱼,莲稻轮作等综合利用莲田的立体生产模式,使湘潭莲子在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中国湘莲之乡”。湖南把湘莲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点开发的“三大龙头产业”和“十大霸主产品”之一。

现在,湘潭县除了在本县生产大量优质莲子外,还在花石镇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莲子市场。每年莲肉购销量近万吨。全县每年还有5000多位种莲能手去外地传授种莲技术和承包莲田,将湘莲品种和种植技术,传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区。福建建宁县、江西广昌县、河南信阳地区、湖北洪湖地区、广东韶关地区等纷纷到湘潭来接引湘莲品种。江西广昌县还组团到湘潭学习湘莲种植技术。湘潭已成为全国莲子的大本营,而且形成一个集莲种、人才、技术、信息、集散的全国性的中心大市场。

湖南藕莲的栽培历史很长,范围十分广泛,产量高,品质优良,尤以汉寿县城郊西湖洼产的玉臂藕质量最优。藕白如玉,状如臂,质嫩、清脆、清甜,营养价值高,被人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藕粗如小碗口,每支重约5公斤,一般亩产500公斤。据传,明清时曾定为贡品,用这种藕加工成的罐头,现在畅销国内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冰糖湘莲”是湖南甜菜中的名肴。自西汉年间用白莲向汉高祖刘邦进贡,故湘莲又称贡莲,香莲主要产于洞庭湖区一带,湘潭为著名产区,市内以花石、中路铺两地所产最多,质量也最好,有红莲、白莲之分,其中白莲圆滚洁白,粉糯清香,位于全国之首。在挖掘湖南长沙马王堆墓时,发现候就食用过莲子。金代诗人张楫品尝“心清犹带小荷香”的新白莲后,曾发出“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湖湘”的感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4:33

湘潭特产--湘莲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企业培训学到了什么 培训感悟简短 有关培训的感悟 通过培训学到什么 培训你学到了什么 领导问培训学到什么怎么回复 Linux系统安装FTP服务器 Linux系统的网络文件共享 建筑的七盏明灯的内容简介 面向对象设计七大原则 简单说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 打开语文老师发给我们的所有语文课伴? 山中访友急用有善心得进来细看 山中访友背近资料 山中访友的板书 如今社会打工难,我该如何赚钱 闯东南西北打工挣钱难的下联是什么? 生活为什么很累,打工辛苦,赚钱难? 现在去哪里打工挣钱最难? 为什么我感觉现在打工挣钱比以前困难的多各方面条件和环境也苛刻和严酷呢? 好后悔没好好读书,出来打工突然脑子转过来了赚钱太难了,而且又累钱又少,怎么办啊? 对QQ群里人员单独发消息 给QQ群里一个人发消息,我不管发什么对方都会立刻回复6248是怎么回事? 在qq里通过一个群里面向一个人发消息,但是点进去它显示的不是那个群是另外一个群是怎么回事啊 在群里跟其中的一个人发信息,群里的其他人都会看到吗? 魔芋麻口怎么办? 魔芋打成粉后麻人吗?? 魔芋麻口怎么办 防静电高筒靴的优势有哪些? 自家种的磨芋怎么加工不麻 长筒靴是不是中间都有线条? 42朵玫瑰什么意思? 玫瑰花的不同支数代表乜意思? 湖南的特产水果是什么呢? 42头红玫瑰代表什么的 湘潭有哪些民族工业 湘潭比较有名的土特产都有什么? 湘潭有什么好吃的? 用手机微信扫描商品二维码是不是就能判断是不是正品 玫瑰花有几种颜色啊?要是送给最爱的人是送红色的吗? 刚认识的女生送什么花好 送几朵 花店里有百合花42朵 ……玫瑰花有多少朵,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求解答,只可以用加减 4.周爷爷种植的玫瑰花成活率是多少?我在花园里种了42朵玫瑰花,死了4朵,又补种了8朵,死了一朵。 只有一部手机,想着弄一张壁纸上面自己搞些励志句子然后设置成桌面,怎么弄啊?具体过程,用什么软件 怎么把一句励志言放在手机桌面上。锁屏上就能看到的。要用什么软件 重庆交通银行小额贷款怎样办理 华为手机和保时捷合作的那款手机 交通银行信用卡的好享贷算小额贷款吗?比小额贷款划算吗? 360游戏 mid adidas Clima 360 Mid 请问有clima 360 mid和clima 360 low的详细测评嘛?本人非常想买,多谢大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