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3: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49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49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49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49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49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49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49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49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49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