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00: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5:33
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历经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南北朝时期逐渐在汶上县传播。唐宋时期,汶上已成为北方的佛教圣地,到了明清时期,县内佛寺尼庵众多,据《汶上县志》记载,县内曾有数十处规模较大的寺院,至今仍能见到以寺名命名的村庄留存。
其中,位于汶上县城西北隅的宝相寺,原名昭空寺,始建于唐代鼎盛时期。宋咸平五年,它被重建并改名为宝相寺。明清时期,这座寺庙经过多次修缮扩建,其建筑雄伟,融合了东方民族的特色。寺内“僧侣聚集,暮鼓晨钟,犹如圣洁的兰香之境”,历经千年仍保持着盛誉。寺后的宝相寺塔,又称太子灵踪塔,塔内藏有佛牙舍利,石匣铭文证实了这一点。遗憾的是,这座塔在抗战时期战火中被毁,直至1995年春,宝相寺才得以重建,并新建了供奉殿,供奉佛牙真身舍利。
而宝相寺塔本身,建于北宋,塔内珍藏有佛指真身舍利以及上百件佛圣物和文物。明清时期也多次进行修缮。1994年春天,宝相寺塔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其中佛牙和舍利等圣物的重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座塔为八角十三层的楼阁式建筑,是佛教中的顶级规格,从底层北面的塔门拾级而上,螺旋式的台阶可达塔顶,从这里可以俯瞰古城风貌和繁华景象,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名由来: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此为“汶上”专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汶上春秋称中都,汉代称平陆,处汶水下游,古代贵上,以下为上故称汶上。全县境内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经北部以及西部,又有泉河等河流流经中东部而后汇流到小汶河,包括县域下面的地下水也全部源于汶水的补给,犹如山上,车上等等,汶上整个县域地处汶水之上,因此得名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