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22: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2:45
肺结核的病理生理过程通常涉及两种形式:内源性和外源*染。原发感染通常在肺内潜伏,形成菌血症,但大多数结核菌会逐渐死亡。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结核菌开始活跃,形成以渗出和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灶,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病变,这就是浸润型肺结核,它起源于患者自身的感染,称为内源*染。
外源*染则可能由于与排菌患者的接触而发生,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这种感染通常不是由菌血症引起,而是通过呼吸道再次感染。初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浸润型肺结核的病症可能不明显,常常在健康检查或其他原因的*X线检查中被发现。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病灶范围和个体反应,X线可见锁骨上下部位的片状或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当结核病灶进入干酪样坏死阶段,可能引起急性进展,出现干酪性肺炎,临床表现为严重毒性症状。随着治疗,炎症和渗出物逐渐消散,遗留下的干酪样病灶被纤维包围,最后干燥、钙化,形成残留的结节状病灶,即纤维硬结病灶,这标志着疾病向痊愈阶段过渡。
对于空洞型浸润型肺结核,经过抗结核治疗,空洞可能缩小或闭合,即使组织缺损存在,内部的结核菌也趋于清除,这种情况称为“空洞开放愈合”。治疗的成功意味着炎症消退,病灶最终转化为无菌性的纤维组织,标志着病情的完全控制和康复。
浸润型肺结核:多见外源性继发型肺结核,即反复结核菌感染后所引起。少数是体内潜伏的结核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行繁殖,而发为内源性结核,也有由原发病灶形成者。此型多见于成年人,病灶多在锁骨上下,呈片状或絮状,边界模糊,病灶可呈干酪样坏死灶,引发较重的毒性症状,而成干酪性(结核性)肺炎,坏死灶被纤维包裹后形成结核球。经过适当治疗的病灶,炎症吸收消散,遗留小干酪灶,钙化后残留小结节病灶,呈现纤维硬结病灶或临床痊愈。有空洞者,也可经治疗吸收缩小或闭合,有不闭合者,也无存活的病菌,称为“空洞开放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