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7: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0:29
自发性多汗症,亦称自律神经失调性多汗症,是一类非感染性、非炎症性、非药物性引起的异常多汗现象。本文将围绕这一病症,探讨几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1. 止汗饮:适用于局限性多汗症。由煅龙骨、煅牡蛎、大枣、黄芪、党参、白芍、桂枝、五味子、生姜和炙甘草等成分组成,旨在缓解多汗症状。在2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1例,显效3例,有效1例。这一疗法展示了中药在多汗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2. 桂枝加龙牡汤:用于治疗阴阳两虚,阴损及阳,营卫失和所致的多汗。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和牡蛎则使心肾交通,巩固阳气,守住阴液。此方在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尤其强调桂枝与白芍的比例以1:2为最佳,以确保最佳止汗效果。
3. 补阳还五汤:适用于气虚血瘀之汗证。黄芪用量可达30g至60至80g,并配以桃仁、红花、川芎、柴胡、龙骨、牡蛎等,对顽固性汗证有显著疗效。在7例患者中,均获得满意疗效,证明了中药在治疗汗证方面的潜力。
4. 新加大龙萸止汗汤:用于治疗由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不齐引起的全身性大汗症。通过生龙牡、山萸肉、何首乌、酸枣仁、黄芪、金樱子和乌梅的组合,治疗后显效显著,多数患者在2至3剂后可见明显改善。
5. 猪蹄甲汤:适用于卫气不固,阴不内守之自汗症。以黄芪、党参、浮小麦、牡蛎、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和猪蹄甲为主要成分,治疗25例患者后,痊愈20例,5例自汗明显减少,治愈率达到80%。
6. 九味汤:用于治疗小儿汗证,表现为寐则汗出,醒后汗止,出汗部位多为枕、胸、颈、背部,前胸至乳线,背后至肩胛骨,面黄,头发稀直,眼睑发灰,面部三角区发黄,口唇周发灰,手足心热,睡卧露睛,苔薄白或薄黄,口渴喜冷饮,便干等症状。通过桑叶、玄参、麦冬、白芍、当归、乌梅、五味子、天花粉和甘草的组合,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17例。
7. 单味中药:仙鹤草、附子、桑叶、麻黄根、干葛等单味中药,分别用于治疗盗汗、肺结核盗汗、虚火内炽导致的虚汗、半身汗和手汗、足汗等症状,通过不同的组方和用法,展现了中药在治疗多汗症方面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多为病因不明的,除生理情况以外出现的异常出汗过多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可见于神经系统某些器质性疾病、神经症、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等所致局限性及全身性多汗症,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先天性多汗症及各种内科疾病所致全身汗液分泌过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