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子罕第九9.4-人到中年的四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19: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7:58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没有四方面缺失:不臆断是非,不轻易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不固执已见,不自我标榜。
孔子在维护仁、礼大原则的基础上,处理问题对人、对己的要求都是本中庸之道而行之。孔子做到了这四点,其修养境界自然就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而能学这“四毋”者,就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知识文化、正确处理问题与正确处世。
孔子的思想很伟大,但绝不是高深莫测。其为常人讲述的,都是常人通过努力奋斗或多或少能够做到的道理。
这一章所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常人加强修养、克制自己私欲、培养群情公心后就能做到的。而做到之后,就将改善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行事就会通畅,就会赢得众人的认可,自我心境也会愉悦。
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中多为利己、利人、利社会的伟大而平凡的思想。
何晏:以道为度,故不任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无专必;无可无不可,故无固行。
朱熹: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穷矣。
康有为:凡诸教之意、必、固、我皆大,惟孔子无此四者。
自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四毋,对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或许只是左耳进右耳出,火候还没到。而人到中年,经历了个人的角色变化、小家庭的组建、职场社交等,对于人到中年应该是一堂必修课、枕边课。
毋意,通臆,臆断。这种主观臆断的习惯,非常容易造成沟通不畅、判断失误等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仅凭主观臆断,即使看到的客观事实也有可能并不是全貌。
毋必,必须,非黑即白一定要,全面的肯定或全面的否定。对他人、对自己的高预期、高期望,非常容易让人走向极端,自卑或者自负。
毋固,固执,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的声音,不愿做出改变。信息爆炸、黑天鹅频出,不同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带给我们更多未知的挑战,拿着旧地图的我们怎么能到达新大陆呢?
毋我,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人到中年的我们,扮演了更多的角色,除了“我”,还有很多个“我们”,需要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分享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