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为何老不看三国,少不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17:3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8:02
三国演义里有大量的斗智斗心斗力的描写。年老者生活阅历本身就已经非常丰富了。老年人看三国很容易陷入其中。三国演义这部书是越老越爱看,时间越久看的越深入感触越深。年少时看三国看的是热闹,看的书故事,知道的紧紧是是事情表面。所以年少的人看三国印象最深的往往是那些武将或者诸葛亮这些人。青年时刚参加工作后再看三国,感触最深的就开始变了,甚至往往自叹"既生瑜何生亮"用来自比。。而中年时往往是人事业的一个高峰期,虽然不一定是巅峰期,但是这是已经不在青涩了,有了很多工作上的感受,比如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斗心的体会已经有了很多。这时再看三国看到的就不仅仅是里面的计谋了,开始注意到那些人的心境了。一部分人开始寻求自保,一部分人开始寻求向上。斗心的这类的描写看的就更加注意了,同时也影响了这些人的说话办事,比如有些人就开始懂得了“打太极”,“推责任”等等。年老之后再看则更加深刻。这时的人往往不如暮年。第一类人事业在最高点恐旁人揶揄,想的就该是先下手为强了。第二类人部分人则是为人生最后一搏。第三类人则是开始寻求自保,这类人还算好点。第四类人则是对人生的报复。。所以这时的人看三国绝大多数对社会都是很危险的。。所以人一到老,三国还是少看为妙。。
少不看水浒,西游记。
水浒传中大量描写了梁山“好汉”的“惩恶扬善”“替天行道”等等行为。其中许多行为过激,年轻人血气方刚遇事很容易冲动,生活经验人生经验尚浅。有时仅仅是为“哥们义气”而做出过激行为,而这些行为有些是需要为人生付出代价的。所以看水浒一定要理性的去看。
西游记
西游记这本书写的很深。表面看写的是西天取经师徒一路打妖怪。但是实际上写出了许许多多的社会描写。但是年少时往往看不出来。等到中年时有了这些人生阅历再回看西游时就会有了很多感触。所以年轻时看这本书的希望能多问问年长者。问问他们的工作阅历和生活阅历,你会发现有很多相似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8:02
老不读三国
是因为三国里对于计策谋略运用的描写甚多
对于原本就老谋深算,生活经验丰富的长者来说
若再读了三国,那岂不更老奸巨滑?
再说,若活到老年,自身就应该是部活三国,若果不是,岂不白活了
少不读水浒
是因为水浒里对江湖义气、逞凶斗狠的情节描写甚多
对原本就血气方刚,在崇拜模仿中探索人生的年轻人而言
若再读了水浒,那岂不火上加油?
初生牛犊不怕虎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8:06
老不读三国
是因为三国里对于计策谋略运用的描写甚多
对于原本就老谋深算,生活经验丰富的长者来说
若再读了三国,那岂不更老奸巨滑?
这理由说的过去
孔子曾经说过∶年长的人,应知自己对任何事该如何做取舍,不能贪得无厌。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不读水浒
是因为水浒里对江湖义气、逞凶斗狠的情节描写甚多
对原本就血气方刚,在崇拜模仿中探索人生的年轻人而言
若再读了水浒,那岂不火上加油?
细细想来,这理由也说的过去
孔子曾经说过∶少年仔,别老是逞凶斗狠!光会拼命是没用滴! 要学著用点脑袋啊!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8:07
《三国》多奇谋,谚语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我想是因为老年人阅历本多,再弄上一肚皮谋略,操心不利于养静。而青少年血气方刚,学梁山好汉拔刀相助、使勇狠斗那一套,容易惹事。这当然是旧时世故之言,今天的人们未必会同意。
中国谋略文化确实源远流长,非常丰富,老庄孔孟都谈到过。而且也泛化了,实际上中国人在在娱乐方面的发明,如围棋、扑克、麻将也都是这方面的思维训练。至于经商方面最早的故事,恐怕要算范蠡用韬晦计和美人计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兴兵灭吴,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又以谋略成为巨富陶朱公。至今无锡的蠡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
中国自古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
这前句话好懂: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而《水浒》呢,又专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如果年轻人看了《水浒》,领悟了其中津津乐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一套,碰了镇关西就打,遇了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要不要?虽然也有伟人说过“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可那前提是“乱了别人,好了自己”,如果乱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别人,那还是不乱的为好——此所谓“少不读水浒”。
为什么“老不读三国”呢?照孔子的说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欲耳不逾规矩”,年纪大了就是随心所欲都会不逾规矩,看看三国有什么要紧的?难道老头子看了三国,就会像钱锺书在《围城》里形容老头子谈恋爱如老房子着火一样烧起来没救?还是老头子看了三国,就会个个变成曹操?曹操也不老呀,再说要变曹操早变了,何至于到老了看了三国后再变?
“老不读三国”这种说法看似振振有辞,其实却不耐推敲:首先,说老头子本来就坏,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扩大化嫌疑——老头子中固然有康生、林彪等坏蛋,不还有孔夫子、海青天这样的好人么?其次,年轻人看了三国,使起坏来,不更可怕么?他们比起老头子来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机会。
于是,又有人说,之所以“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勾心斗角,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
还有个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讲得更有意思:“老不读三国”,是因为古时候老的概念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老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什么时候算老呢?因为古人的寿命比较短,所谓“老不读三国”,是指30岁以上成年人、有政治头脑的人,不让读三国。为什么?怕你推翻他统治。
杂文家高旅另有说法,他认为“老不读三国”是:“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这种说法较为平和折中。
我想,所以“老不读三国”,就是因为三国一书有太多的人世沧桑与人生感慨在里面,老年人读了难免心潮起伏,不能自抑。其实,《三国演义》开篇那首调寄《临江仙》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读这部书,则少也可读,老也可读。质之高明,不知以为如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8:09
老不读三国
是因为三国里对于计策谋略运用的描写甚多
对于原本就老谋深算,生活经验丰富的长者来说
若再读了三国,那岂不更老奸巨滑?
再说,若活到老年,自身就应该是部活三国,若果不是,岂不白活了
少不读水浒
是因为水浒里对江湖义气、逞凶斗狠的情节描写甚多
对原本就血气方刚,在崇拜模仿中探索人生的年轻人而言
若再读了水浒,那岂不火上加油?
初生牛犊不怕虎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