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10: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7:55
王荆公,本名王安石,字介甫,别号半山,诞生于抚州临川(今江西),他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在神宗时期,他担任宰相,积极推行革新政策,因其贡献被封为荆国公,人们尊称他为王荆公。然而,新法实施后遭遇挫折,熙宁九年,王荆公选择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南京),在那里他建造了著名的半山堂,过起了隐居生活。
吕惠卿是北宋泉州晋江(今福建)出身,曾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参与了青苗法和均输法的制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王安石的关系破裂。而苏轼,号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被贬官。元丰七年,苏轼从黄州调任汝州途中,路过金陵,与已卸任相职、闲居的王安石相见,两人之间的恩怨得以化解。
在金陵,王安石留下了一首传世之作《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饱含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他以“念往昔,繁华竟逐”开篇,表达了对金陵历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门外楼头悲欢离合的深深叹息。后人登高望远,不禁感叹世事如梦,六朝往事如流水般消逝,只留下寒烟衰草的凄凉景色。至今,似乎还能听到商女们偶尔吟唱的后庭遗曲,让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首怀古词。上阕对王安石新法表示反对,而下阕对其诗文则表示首肯。郑板桥对王安石变法持保守的看法,却对王安石的人格与文学表示敬佩,所以他认为政治分野是一时的和不足为据的,而人格分野才是最终的和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