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2: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4:38
海宁皮影,源自我国古老的艺术形式——皮影戏,被法国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誉为“世界电影的始祖”。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唐代,随着南宋朝廷南迁,皮影戏在江南地区尤其是海宁等地得以扎根。皮影戏中的皮人和动物由羊皮刻制,头肢关节可动,通过幕布后的操纵和唱念、音乐的配合,形成色彩鲜明的戏剧场景。
海宁皮影戏属于江南派系,以东南沿海的浙江海宁、桐乡为代表,被认为是南宋皮影文化的典型代表。南派皮影艺术的发展与赵宋王朝迁都临安密切相关,随同南下的皮影艺人们在江南地区深受喜爱,融合当地特色,形成了以绘革为主的艺术风格。海宁皮影戏的特色在于其“专腔”和“弋阳腔”唱腔,前者保存了明代海盐腔的元素,后者则以武为主。开演时,锣鼓、二胡、梆子等乐器的伴奏与艺人的吟唱相得益彰,如《闹龙宫》等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在海宁,皮影戏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与当地的生活文化紧密相连。早期的偶人用“素纸雕镂”或生羊皮制成,称为“羊皮戏”或“纸人戏”。海宁皮影偶人采用羊皮制作,与湖羊产区的资源和南方少牛驴的现实有关。皮影戏的道具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皮制人物,也有各种舞台摆设,如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等,适合流动演出。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生羊皮制作工艺的失传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皮影偶人的制作材料和表现形式也有所改变。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浙江省皮影剧团成立,对海宁皮影进行了创新改革,包括剧本、唱腔、布景和演出技巧,使皮影戏登上了大雅之堂,皮影剧团的演出在国家文化部的汇演中屡获佳绩。通过革新,皮影戏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如《两朋友》、《半夜鸡叫》等新剧目应运而生,表演形式也从单人操纵发展到多人同台,配以现代音响和灯光效果,提升了艺术表现力。
海宁皮影是江南皮影的典型代表。影人造型别致,制作精美,重绘彩,少雕镂,单线平涂,具有水乡剪纸艺术朴素鲜明的风格。唱腔声乐为“弋阳腔”和“海盐腔”两大声腔,弋阳腔专唱武打戏,海盐腔专唱文场戏,既有高亢粗放,又有优美抒情,曲调十分丰富,有一百多个,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观众的喜爱。